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浦江

黄浦江

在今上海市境内。旧误传为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所疏导,故别称黄歇浦、春申江。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(1158) 高子凤 《南积善寺记》,《宋会要·食货八之二九》 作黄浦塘。元至元年间称黄浦港。《明史》 作大黄浦。本吴淞江支流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: 永乐元年 (1403) 夏原吉言: “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,今下流遏塞难浚。” 遂用叶宗行的建议,浚江通范家浜,导入黄浦以入海。此后黄浦江取代吴淞江而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,即今黄浦江。清以后通称黄浦江。


长江下游支流。在上海市境内。旧称黄浦;别称黄歇浦(简称歇浦)、春申江(简称申江)。相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浚而得名。源出太湖,东流穿淀山湖为拦路港,汇园泄泾及大泖港后称黄浦江。到闵行以东折向北流,在市区外白渡桥纳吴淞江(苏州河),到吴淞口入长江。自淀山湖以下长113.4千米,米市渡附近多年平均流量为316米3/秒,江面平均宽300~500米。为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道及航道。下游江阔水深,可航巨轮。1976年在松江区得胜港附近建有黄浦江大桥,以后又先后建成南浦、杨浦、徐浦及奉浦大桥。世界著名的上海港区即分布在城区的黄浦江两岸。黄浦之名,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(1158)高子凤《南积善寺记》,《宋会要·食货八之二九》作黄浦塘,元至元年间,称为黄浦港(《同治上海县志札记》卷一引至元间江浙委检校官王艮言)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称为大黄浦,清代以后,又名黄浦江。明永乐元年(1403),吴淞江下游淤塞严重,太湖流域水患加剧,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开浚范家浜,即今苏州河口以下的黄浦江,上接黄浦,通引太湖、淀泖之水入海。范家浜初开时阔仅三十丈,以后由于潮水冲刷和不断疏浚,拓展至二里许,成为通海深水大河,即今黄浦江,为上海地区沟通国内外海上贸易的主要海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应寺

    亦名翠微寺。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。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。明弘治十七年(1504) 建。清乾隆十四年 (1749) 改今名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6: “善应寺,殿佛不结趺,高几危坐,仪如中土。

  • 彭水县

    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为黔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上: 彭水县 “因彭水为邑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黔安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

  • 苞中县

    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打钟寺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大钟寺。属汉中郡。南朝宋废。

  • 阿宁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善阐府。即今云南安宁市。明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卷1:“蛮云阿宁部。初,东川罗罗阿宁者牵牛过此,牛舐地不去,取土得咸鹾,后掘地为盐池, 因以阿宁名郡,元改为安宁州。”

  • 萨尔浒山

    在今辽宁抚顺市东三十余里大伙房水库东南隅。明万历四十七年 (1619) 后金与明军大战于此,努尔哈赤大败杜松等三路大军,史称萨尔浒大战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萨尔浒山 “在城西一百二十里。天命四年,太

  • 札克达霍洛卡伦

    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张地营子乡黑龙江西岸大新屯。后废。

  • 普济桥

    在今浙江兰溪市北十五里女埠镇兰江之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兰溪县: 普济桥 “在县西北女儿渡上。宋绍圣中维百舟以梁溪上,名普济桥,后更名望云。今桥废,仍以舟济”。

  • 乌鲁木齐

    清乾隆二十年(1755)筑城,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南。二十五年(1760)置乌鲁木齐直隶厅,属甘肃省。二十八年(1763)于旧城北筑新城,在今乌鲁木齐市,改名迪化。三十六年(1771)设参赞大臣。三十

  • 新馆镇

   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新管村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 卷3歙县 《镇寨》: “新馆镇在东三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新管镇 “宋初设官榷酒之所,后废”。

  • 中路额鲁特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尔赫林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