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武山
在今河南新县南。为小潢河发源处。《水经· 淮水注》: 黄水 “出黄武山,……东北入于淮”。
在今河南新县南。为小潢河发源处。《水经· 淮水注》: 黄水 “出黄武山,……东北入于淮”。
即今安徽当涂县北十里大金山。《元和志》卷28当涂县:赤金山“出好铜与金类,《淮南子》、《食货志》所谓丹阳铜也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。曾以产好铜著名,古谓之丹阳铜。
①又名大沩山。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,周四十里。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。昔为盗薮,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②即小沩山。
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红岩乡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红岩砦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城西一百四十里。驻把总”。
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三十里香盐村。《清一统志·普洱府》: 香盐井 “本朝嘉庆八年,移抱母井大使驻此,改为香盐井大使。十九年兼营抱母井盐务,更名抱香井大使”。
唐仪凤二年(677)置,属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。天宝元年(742)属因忠郡,乾元元年(758)属巩州。后废。
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隆州置,治所在隆平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)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明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八十里石大关乡。清以后废。
明初置,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湖口县: 彭蠡驿,“ 《志》 云: 驿前有虹桥港。港源发上石钟山,北接江流,秋冬涸为平陆,春夏舟航咸泊于此”。清雍正四年 (1726)裁。
一名衍氏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 苏秦说魏襄王曰: “北有卷、衍。” 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景湣王五年 (前238),“秦拔我垣、蒲阳、衍”。古邑名。又称衍氏。战国魏邑。
在今四川青神县城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3眉州: 借景亭,“ 《黄鲁直文集》: 在青神尉厅,下瞰史家园。尝有诗云: 当官借景未伤民,恰似凿池取明月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1眉州: 借景亭 “在青神县治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