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家渡
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东北。五代时为黄河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四年 (918),“晋王 (李存勗) 自魏州如杨刘,引兵略郓、濮而还,循河而上,军于麻家渡”。胡三省注: “麻家渡盖在濮州界。”
五代时黄河渡口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四年(918年),晋王李存勖谋逼大梁,自魏州如杨刘,引兵略郓、濮而还,循河而上,军于麻家渡,即此。
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东北。五代时为黄河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四年 (918),“晋王 (李存勗) 自魏州如杨刘,引兵略郓、濮而还,循河而上,军于麻家渡”。胡三省注: “麻家渡盖在濮州界。”
五代时黄河渡口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四年(918年),晋王李存勖谋逼大梁,自魏州如杨刘,引兵略郓、濮而还,循河而上,军于麻家渡,即此。
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宏格力河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喀穆尼窝集”条下:“庄蔼窝集,在(宁古塔)城东北二千二百五十九里。”宏格力河发源于此。
即静安路。治所在靖安县 (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)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 大德九年 (1305) 秋七月,“以黑水新城为靖安路”。校勘记云: 《元史》 卷25、26及 《元文类》卷5
辽圣宗时置,为惠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建平县建平镇北。金属大定府。元属大宁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建平县北马圈子村,属大宁路。明初废。
在今广西全州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州:三华山“顶有三峰,形如华盖,湘江绕出其背”。
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马尾镇的马限山麓。清光绪十二年(1886)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。有前后两进,正厅及两庑祀殉难官兵七百九十六人,前厅有石碑一方,记海战经过。祠西为墓园。1920年重修,将
亦作隆坝擦、绒巴擦。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来马乡 (绒坝岔)。清代为打箭炉至西藏北路驿站之一。《清史稿· 四川土司传》: 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赵尔丰讨德格土司之乱,经此。
南宋建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东蓬溪山。端平三年 (1236) 兵乱,遂宁府曾徙治于此。《元史·石抹狗狗传》: 至元四年 (1267),乞儿 “从攻蓬溪砦,死焉,子狗狗袭”。即此。
在今江西宁冈县城(砻市)龙江河畔后街。原是一家中药铺,分前后两进,前面是卖药柜台,后进为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。井冈山会师后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设此。党代表毛泽东、军长朱德、政治部主任陈毅、参谋长王尔
①在今安徽祁门县北,大共水东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4祁门县:祁山“在县东北一里。三面石壁,有石室高五丈,阔二十丈,号青萝岩。旁有涌泉,号乳泉,味甘。山西半壁有大石,方圆丈余,坠于溪中,落处有龙骨存焉”。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