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台
(臺)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 鹿台山 “在县南二十里,下临浊漳水,高耸如台,因名”。
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汝州: 鹿台山 “有台,状如蹲鹿”。唐李白 《题元丹丘颍阳山居》 序: “其地北倚马岭,连峰嵩丘,南瞻鹿台,极目汝海。” 即此。
又作廪台、南单之台。在今河南省淇县。商纣王所筑,广三里,高千尺。周武王伐纣,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。
(臺)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 鹿台山 “在县南二十里,下临浊漳水,高耸如台,因名”。
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汝州: 鹿台山 “有台,状如蹲鹿”。唐李白 《题元丹丘颍阳山居》 序: “其地北倚马岭,连峰嵩丘,南瞻鹿台,极目汝海。” 即此。
又作廪台、南单之台。在今河南省淇县。商纣王所筑,广三里,高千尺。周武王伐纣,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。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开建县: 金缕水在 “县 (今南丰镇) 东十五里。其上源合似龙、昭埇、野埇诸山水,流经金缕村,因名。水声清响,亦谓之龙吟水,至县东南,流入开江”。
唐置,在今新疆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回族乡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交河郡:“吕光馆又经盘石百里,有张三城守捉。”即此。唐置,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东乌什塔拉。属西州。后废。
春秋时周邑。又名訾城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四年(前518), 阴不佞拘得玉者,“取其玉。将卖之,则为石。王定而献之,与之东訾”。杜注:“巩县西南訾城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巩县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远干府置,属楚雄府。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七里老街。洪武三十五年(1402)改镇沅州。
①即今四川永川市北板桥镇。清道光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板桥场 “在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北板桥子乡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板桥场在 “县北二十里……通省城大道”。
唐置,属椳州羁縻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西藏南木林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。1960 年与拉布谿、甲错谿、领噶尔谿合并设南木林县。“南木林”,藏语意为全胜洲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南木林。1960年乌郁、甲错、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巫山县:巴中驿“在县东八十里。《志》云: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,鸟道崎岖,行者苦之。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, 巴、巫二郡之民,始免疲困”。
一名绿鸭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梧州府: 绿鵶山,“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,炼成铁,铸为锅”。
①又名蛇山、长山。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长江口外之佘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茶山 “嘉靖中,官军击补陀山倭贼,贼走茶山绝顶,官军一道由东北浅步沙进,一道由婴哥岩进,而大兵皆继其后,遂歼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