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硔山
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洪涛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北十里有鲁硔山,相传鲁肃曾居此。明崇祯十四年,流贼犯境,据鲁硔山焚掠,久之始去。”
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洪涛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北十里有鲁硔山,相传鲁肃曾居此。明崇祯十四年,流贼犯境,据鲁硔山焚掠,久之始去。”
又名见子陵。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南陵 “在霸陵南,故曰南陵”。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,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。崤有二陵,南陵为夏后皋之墓
即隋唐东都皇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“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,广千三百七十八步,周四千九百三十步,其崇三丈七尺, 曲折以象南宫垣,名曰太微城。”
在今广东番禺市(市桥镇)东莲花山水和市南沙湾水一带。清李调元《南越笔记》卷46:“番禺海中有白蚬塘, 自狮子塔至西江口, 凡二百余里,皆产白蚬。……白蚬多生于雾,每当春暖,白雾瀰空,濛濛霂霂之中。土人
在今湖北房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龙光寺“在州治南。即卢陵王故宫”。
①金贞祐二年 (1214) 改马邑县置,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县部分地。元复改马邑县。②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村。本宜川县地,1937—1948年革命根据地
在今四川天全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多功山在“司东五十里。昔禹凿此山以通峡水,用功甚多,故名”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法宝山势接九隆,而沙河限之。异牟寻于此建法宝寺,故名。”
①唐贞观元年(627)改平昌县置,属崖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文昌县:“取偃武修文之意。”北宋改属琼州。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,至顺二年(1331)移治北山都(今文昌县)。明属琼州
①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废乖西司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金筑安抚司: 金明寨 “洪武二十一年,顾成统平越等卫军征乖西扒古、谷劳、金明等砦,平之”。即此。②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降金明县置,属肤施县
即今甘肃庄浪县境之水洛河。源出隆德县南六盘山,西南流经庄浪县城西,至静宁县入葫芦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水洛川“源东导陇山,西径水洛亭西。……乱流西南径石门峡,谓之石门水,西南注略阳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