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鲁山

鲁山

①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,与淄博市交界处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 “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。水出鲁山,东南流右注沂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23沂水县:“螳螂山在县北百九十二里。《水经注》 云,螳螂水出鲁山,今按此山与大小二鲁山连接,前则平野弥望,清流萦带,南面有穴若门,直入二十里,可容方驾,游之清旷,非复人境也,西与新泰县分界。”

②一名露山。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鲁阳县: “鲁山,滍水所出。”《水经·滍水注》: “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,……有鲁山,县居其阳,故因名焉。”

③一名大别山、翼际山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古翼际山也。……有刘琦墓及庙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汉阳县: 鲁山 “一名大别山,在县东北一百步。其山前枕蜀江,北带汉水。山上有吴将鲁肃神祠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鲁山: “彼在三代时谓之大别山。不知因何又名鲁山也,岂鲁肃庙食于此,而名是山欤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又名露山。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界。北宋梅尧臣有《鲁山山行》诗。(2)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东北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永元二年(500年),“房僧寄将还建康,至郢,帝敕僧寄留守鲁山”,以防萧衍军东下,即此。(3)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龟山。(2)今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,跨莱芜、临朐、淄博、沂源等市县。因春秋时在鲁国境得名。断块山。同名主峰海拔1108米。为沂河发源地。主峰由片麻岩构成,其余大部分为石灰岩。喀斯特地貌分布普遍,有沂源溶洞群、博山溶洞等著名洞穴。有明大雄宝殿、天山圣母祠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根山

   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北大池一带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东晋兴宁三年(365),匈奴左贤王卫辰举兵叛,“邓羌讨卫辰,擒之于木根山”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七年(392)春正月,“幸木根山,遂次黑盐池”。

  • 柳湖

    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安府肤施县: 延利渠 “在府城南。旧时灌注城市,复穿城而出,溢为柳湖,入于延水”。宋范仲淹《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》 诗: “种柳穿湖后,延安盛可游。远怀忘

  • 上关

    即龙首关。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上关。(1)集镇名。在湖南省道县县城东郊、潇水大桥东端。上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00。以地处浮桥上游关口,取名上关。产稻、柑橘、甘蔗、蔬菜等。有食品厂。郴道公路经此。

  • 都兰寺

    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北,为柴达木最大寺院。1931年曾于此置都兰县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: “都兰寺在和硕特西前旗界内……现设都兰县治,并置防军于此,为左翼盟各旗互市之所,商务甚盛。”

  • 青塞特奇勒图盟

    又称青色哲勒图盟。清代蒙古诸盟之一。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舍棱因清军平定准噶尔,逃至伏尔加河投土尔扈特部渥巴锡。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 返回伊犁内附,安置在科布多,编为左右两旗,附新和硕特一旗,

  • 思州府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思州宣慰司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岑巩、玉屏及铜仁县东南部地。清略有缩小。1913年废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改思州宣慰司置,治都坪峩异溪长

  • 军营山

    又名蚺城山。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军营山“在县城内西隅。五代时尝屯兵于此。山东麓临西湖,旧为蚺蛇港,又北曰腰滩港,大溪之水汇于此。唐中和中,汪武立营栅于腰滩、蚺蛇二港,据

  • 象鼻山

    又名漓山、沈水山、象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临桂县: 漓山 “山魁然拔起,横障江上,郡人名为象鼻山。以山突起水滨,形如象鼻也。明初围静江,别将朱亮祖屯于东

  • 张家川镇

   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。”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3清水县:“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,不详所始。”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

  • 榆木山

   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 肃州》: 榆木山 “在高台县南四十里。上产榆树,故名。东起梨园,西尽暖泉,延长百余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