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镇山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高镇山在 “县西南二里。古名大象峰,一名大藏。其下有潭,横浸山腹,名象潭。其形三折,又名之潭。宋宝祐间改名高镇岭。元至正间,大藏山崩,后名其所崩岩为赤壁,因名赤壁岩”。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高镇山在 “县西南二里。古名大象峰,一名大藏。其下有潭,横浸山腹,名象潭。其形三折,又名之潭。宋宝祐间改名高镇岭。元至正间,大藏山崩,后名其所崩岩为赤壁,因名赤壁岩”。
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五十里喜峰嵯村,黑河东岸。清于此设千总。
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新郑市。西汉属河南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新郑县: “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,曰新郑,以别于京兆之郑也。” 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管州,移治今新郑市南双洎河
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。《海国录》东南洋记:“(网巾礁脑)其东南又有万老高、丁机宜二国。”
南朝梁改阳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。隋属沅陵郡。唐改龙标县。五代时废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东,即信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玉山县:上干溪“水出县东五里,源出怀玉山。《旧记》云,溪源干浅,秋冬不通舟船,故名曰干溪。或谓干之字误也。又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云,余干县以水为名,本越
即今浙江省海宁市(硖石镇)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宁县:“以刘宋沈景葬此而名。”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5万年县:“丰润陂,在县东北二十五里。周太祖名为中都陂。隋初为丰润陂,周回六里。”
在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外侧旗津区,与鼓山相对。以旗后山而得名。清咸丰十年(1860) 开放为通商口岸。
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。清末于此置登科府。民国初置邓柯县。“洛须龙” 藏语意为 “传教的地方”。
北宋宣和七年(1125)改庆州置,治所在安化县(今甘肃庆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、庆阳、合水以北,环县以东,陕西志丹以西,定边以南地区。金为庆原路治。元属巩昌路。明属陕西布政使司。清属甘肃省。明、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