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村
①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二十五里大高村镇。明嘉靖 《南宫县志》 卷2有高村。
②即今山东省东明县北高村乡。旧属濮阳县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直隶省濮阳县西南有高村。
③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驻地高村镇。清置高村巡司。1953年麻阳县迁治于此。
集镇名。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北部。高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000。始建于明初,周围地势低洼,建村于高埠故名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特产红小豆、西瓜、天鹰椒。有装订、纸盒、皮鞋等厂。通京塘公路。
①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二十五里大高村镇。明嘉靖 《南宫县志》 卷2有高村。
②即今山东省东明县北高村乡。旧属濮阳县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直隶省濮阳县西南有高村。
③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驻地高村镇。清置高村巡司。1953年麻阳县迁治于此。
集镇名。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北部。高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000。始建于明初,周围地势低洼,建村于高埠故名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特产红小豆、西瓜、天鹰椒。有装订、纸盒、皮鞋等厂。通京塘公路。
即今河北固安县南四十里牛驼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牛埚堡“堡周八百丈,久废。今有集,往来者以此为中顿,为县南巨镇”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“景阳井一名胭脂井,又名辱井。在台城内。陈末后主与张丽华、孔贵嫔投其中,以避隋兵。其井有石栏,多题字。旧传云,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
本名孤圻山。又名磕山、灵山。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五里长江中板子矶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卷181宣州南陵县: “有战鸟圻,孤在江中,本名孤圻。昔桓温举兵东下,住此圻,中宵鸟惊,温谓官军围之,既而定。群鸟惊
唐初置, 属州。 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县北。后属播州。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废。
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《魏书·常景传》: 孝昌二年 (526) 杜洛周反于燕州,“俄而安州石离、冗城、斛盐三戍兵反,结洛周,有众二万余落”。又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大榆河 “径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,……
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中和场在“治东南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资阳市东中和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资阳县:中和场“在县四十五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中和场“创建乾隆八年”
即林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二十五里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代曰,“兵困于林中”。《集解》: 徐广曰,“河南苑陵有林乡”。古邑名。又作林,或称林乡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苏代曰:
在今湖北保康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三十六冈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旁多冈阜, 因名”。
一名和店。即今河南汝南县西南六十二里和孝镇。民国 《重修汝南县志》 卷2: 第九区有和孝店集。
即今四川北川县之湔江(通口河)。《元和志》卷32石泉县:石密水“经县南一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