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旻寺
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跸之处。今寺为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所建。
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,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。相传建于隋。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,由康熙赐名。寺旁曾建康熙、乾隆行宫。与镇江金山寺、常州天宁寺、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。咸丰年间行宫、寺宇先后毁于兵火。同治、光绪年间部分恢复。
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跸之处。今寺为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所建。
在江苏省扬江市邗江区南,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处。相传建于隋。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,由康熙赐名。寺旁曾建康熙、乾隆行宫。与镇江金山寺、常州天宁寺、宁波天童寺合称中国东南四大丛林。咸丰年间行宫、寺宇先后毁于兵火。同治、光绪年间部分恢复。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旧口。西晋永嘉后省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复置,属齐州。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属淄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移治济阳城(今邹平县北孙镇),金移治今邹平县。元属济南路
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苏定方传》: 显庆间,定方 “勒兵进至双河,与弥射、步真合,距贺鲁所百里,下令阵而行,薄金牙山。方贺鲁将畋,定方纵击,破其牙下数万人”。
明嘉靖十年(1531)置,属承天府。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十里。明末废。
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。明万历 《保定府志》 卷2束鹿县: 里社有知丘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束鹿县图: 西南有南智丘。
北宋庆历元年 (1041) 置,属晋州。在今山西临汾市南。
即今江西吉水县南大洲上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大洲“在吉水县南二十里。元至正中,设兵屯守,居民辏集,后废”。
元至元间置,属福清县。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。明、清亦置巡司于此。
即居庸关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居庸引 《唐十道志》: “居庸关亦名蓟门关。”即“居庸关”。
又作则冈宗、则布拉冈城。在今西藏米林县东北嘎玛。1960年以则拉宗西南部设米林县,驻东多村。又称工布则岗宗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。治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城南则拉。1960年与足木、德木二宗合并,改置林芝
俗呼古戎集。即今山东曹县东北古营集镇。清康熙《曹县志》卷1《集镇》:古营集在“县东北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