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卫
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。宣德元年 (1426) 徙治阳和卫城 (今山西阳高县)。清顺治三年 (1646)与阳和卫合并,改为阳高卫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高山。属山西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徙治北直隶保定府城(今河北保定市)。属后军都督府。宣德元年(1426年)又徙阳和卫城(今山西阳高县),与阳和卫同治,仍属山西行都司。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并入阳和卫,改称阳高卫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。宣德元年 (1426) 徙治阳和卫城 (今山西阳高县)。清顺治三年 (1646)与阳和卫合并,改为阳高卫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高山。属山西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徙治北直隶保定府城(今河北保定市)。属后军都督府。宣德元年(1426年)又徙阳和卫城(今山西阳高县),与阳和卫同治,仍属山西行都司。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并入阳和卫,改称阳高卫。
北宋置,属洪雅县。在今四川洪雅县东南四十里。
亦作兰站。元置,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兰溪镇。元《析津志》:天下站名有“兰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水县:兰溪镇“有兰溪驿”。
即今安徽凤阳县西南六十六里考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怀远县:考城在“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本汉陈留郡属县,江左侨置于此。沈约《志》:考城县,属盱眙郡,萧齐因之,后废”。村名。在安徽省凤阳县西南部。属西泉镇。
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完县:龙池“旧有灌溉之利,今湮”。②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安邑县:“龙池在县南二十里,与盐池相近,一名黑龙潭。姚暹渠涨溢,往往自苦池灌注于
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。清宣统初,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。
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七十余里土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武乡县:土河寨在“县东七十里。西、南、北三面阻绝深涧,东面有墙,旧为戍守处,今名土河村”。
即今福建顺昌县东北岚下乡。清时瓯宁县丞驻此。即今福建省顺昌县东北岚下。清瓯宁县丞驻此。
清康熙八年(1669)改寻甸府置,属曲靖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。1913年废为县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降寻甸府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。属曲靖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。为通往罽宾的险要山道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喝盘陀“西南即头痛山也”。
一作头站。清光绪七年(1881)置,为宁古塔至三姓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南太平乡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57:太平庄站“在三姓城南五十里,驻兵七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