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城山
①亦名高城岭。在今广西岑溪县北二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9藤州: 高城岭 “在岑溪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岑溪县: 高城山 “蟠结高远。土人以为石城。岭有巨石如人立状”。
②亦名石城山、石矩山。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仁寿县有高城山。
①亦名高城岭。在今广西岑溪县北二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9藤州: 高城岭 “在岑溪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岑溪县: 高城山 “蟠结高远。土人以为石城。岭有巨石如人立状”。
②亦名石城山、石矩山。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仁寿县有高城山。
即今浙江三门县东七十二里三门湾中之满山岛。旧属宁海县。清光绪 《宁海县志》 卷2: 满山在 “县东南五十七里”。
一名函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二十里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16:“齐郡函山有鸟,足青,咀赤,黄素翼,绛颡,名王母使者。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,长五寸。帝下山,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。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,常令鸟守
即今安徽和县西北西埠镇。清光绪《直隶和州志》卷4《关津》:西铺在“州西北二十里”。在安徽省和县中部。面积94.66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埠,人口 3790。古名历湖铺,又名状元寺,清改
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南洛古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。
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70同庆府:万丈潭,“《旧经》昔有黑龙自潭飞出”。杜甫有《万丈潭》诗:“青溪合冥寞,神物有显晦。龙依积水蟠,窑压万丈内。”
五代楚置,即今湖南东安县西南二十里紫溪市镇。北宋雍熙元年(984)升为东安县。五代楚分零陵县置东安场,治今湖南省东安县南紫溪。以近东安江为名。北宋雍熙元年(984年,一作太平兴国七年〔982年〕)升县
隋开皇十三年(593)改洪雅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丹棱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2丹棱县:“取多棱川之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眉山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属眉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入眉
即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八里章水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: 县西南有章村街。
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四十六里白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白洋市“在宜都县东十里,大江北岸”。
古道路名。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。隋开皇五年(585),率益、汉二州兵所开,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。以石门山为名。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、云南盐津、昭通、宣威,南抵曲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