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颍川郡

颍川郡

①秦始皇十七年 (前230) 置,治所在阳翟县 (今河南禹州市)。西汉高帝五年 (前202) 改为韩国。六年 (前201) 复为颍川郡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、宝丰以东,尉氏、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、舞阳以北地。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徙治许昌县 (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)。西晋以后辖境缩小。北魏徙治长社县 (今河南长葛市东北)。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。武定七年 (549) 徙治颍阴县 (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,今许昌市),为郑州治。北周为许州治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颍川郡。唐初改为许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颍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许州。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。

②东晋侨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邵陵县 (今安徽巢湖市东南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南齐复属豫州。后废。

③南朝宋景平元年 (423) 侨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邵陵县 (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)。北魏太和六年 (482) 移治奇頟城 (今河南郾城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、临颍二县地。因在郑州颍川郡南,又称南颍川郡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,今南颍川郡治。” 即此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为临颍郡。

④南朝梁侨置,属颍州。治所在许昌县 (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置,治所在黄城戍 (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县地。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为下蔡郡。

⑥北齐改淮阳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境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战国秦王政十七年(前230年)置,治阳翟县(今河南禹州市)。以颍水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、宝丰以东,尉氏、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、舞阳以北地。其后治所屡有迁移,辖境渐小。东魏武定时移治颍阴县(北齐改长社县,隋改颍川县,唐又改长社县,今许昌市)。北齐改为临颍郡。隋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。西汉置有工官。东汉中平初波才的黄巾军于此起义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南,属南豫州。南朝齐属豫州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首

    ①战国楚地。在今湖北荆沙市东南。战国楚屈原 《九章·哀郢》: “过夏首而西浮兮,顾龙门而不见。” 《水经·夏水注》: “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,是夏水之首,江之沱也。”②南朝时,亦称夏口 (今汉水入江之

  • 青水江

    即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龙潭街子。明永乐二年 (1404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郹氏

    又作垂葭。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定公十三年 (前497),“春,齐侯、卫侯次于垂葭,实郹氏”。杜注: “垂葭改名郹氏。高平巨野县西南有郹亭。”即“垂葭”。

  • 昂昂溪新石器文化遗址

    在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西南昂昂溪区五福火车站南四里。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此首次发掘,出土了大量小型压琢石器、陶器和骨器。近年来又陆续发现许多同类型遗址,出土了大量精琢石器、骨器和陶器等。昂昂溪

  • 太华殿

    北魏平城宫内正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四年(458)三月,“起太华殿”。同书《高祖纪》:皇兴五年(471),孝文帝“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”。太和九年(485)二月,“癸未,大飨群臣于

  • 佛堂门海

    在今香港东佛堂洲附近海面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安县:佛堂门海,“《志》云:牂牁水经官富山西南入海,分为二门,佛堂门海在其左,急水门海在其右。凡潮自东南大洋西流,经官富山而入急水门,番舶至此,无

  • 福利山

    在今四川梁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梁山县: 福利山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俗名狐狸山。正德中,抚臣林俊以其丰腴,改今名”。

  • 婆猪江

    即今辽、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浑江。明《全辽志》 卷1: 鸭绿江 “ (辽阳) 城东五百三十里。又名马訾水。源出靺鞨长白山,水色如鸭头,故名。由夹州城西南流与秃鲁江合流,至艾州与婆猪江同流入海”。

  • 西昌山

    在今四川安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83西昌县:西昌山“在县北,特起。旧名马鞍,天宝六年敕为西昌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绵州》:西昌山“在安县东三十里”。

  • 云阳郡

    北周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云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置,治云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。属宜州。隋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