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须弥山石窟

须弥山石窟

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黄铎堡乡境内须弥山东麓。北魏至唐之石窟群,长六里,宽三里。现保存较完整者有二十窟; 还有唐、宋、西夏题记多处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部须弥山东麓、六盘山脉北端。这里峰峦叠嶂,岩石嶙峋,曲径通幽,是“凿仙窟以居禅”的理想场所。自北魏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,至唐代为止,先后修有石窟130余个,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20余窟,分别置于当地群众称之为大佛楼、子孙宫、圆光寺、桃花洞等五个地方,蜿蜒约2千米。据石窟形制和造像特征,属北魏时期者3窟,室内方形,单室,有多层塔柱,雕一佛二菩萨。北周时期者8窟,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窟室为方形,但中心柱已改多层小龛为一大龛。造像以一佛二菩萨为主,但装饰华丽,高大雄伟,为全国北周造像中所少见。唐代窟多为方形,中心柱已消失,沿后三壁设佛座,窟内造像增至一铺七身。其中大中三年(849年)题记的一窟,弥勒造像高达20米,气势雄伟。此外,还有唐、宋、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,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一处重要遗存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须弥山石窟造像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头山

    ①即清凉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汉中门内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“石头山”条引《舆地志》:“缘大江,南抵秦淮口,去台城九里, 自六朝以来,皆守石头以为固。”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:石头山“《府志》:在上元

  • 茅氏

    春秋卫地,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六年 (前547),“晋戍茅氏,殖绰伐茅氏,杀晋戍三百人。孙蒯追之,弗敢击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年)

  • 夏阳路

    亦名灵关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;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奉

  • 涂 (塗) 岭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北涂岭镇。元元统二年 (1334) 置涂岭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 废。明嘉靖 《惠安县志》 卷 2: 涂岭山“在观音山北。昔有涂姓者居之,兄弟三人既没而为神。今郡城东湖滨有昭

  • 小昆仑

    ①在今缅甸萨尔温江下游的达通一带,或谓在勃固或勃生附近。《新唐书·南蛮下·骠》:“由弥臣至坤朗,又有小昆仑部,王名茫悉越,俗与弥臣同。”②在今越南东南岸外的两兄弟群岛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:“昆仑山

  • 金鸡峡

    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贵县: 金鸡峡 “相近者又有狮子峡”。连山绵亘,直至宾阳县。

  • 大宝鼎山

   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八十里。清光绪《雷波厅志》:“为东北诸山之主山,最高。约行一日程乃能至其顶,晴霁则黄螂、海脑坝、东林乡各处皆见之。形园如鼎,故名。产铜、铁矿。”

  • 底蓬褒

   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六十里底蓬镇。南宋李焘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,韩存宝讨沪州蛮,转运副使董钺随军,十月戊辰 (十日)“次底蓬褒”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317 《沪州志》 引南宋

  • 交南

    即安南。今越南北部地区。《明史·张辅传》:辅“三定交南,威名闻海外”。

  • 九华山

    ①即覆舟山。又称小九华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西侧。山顶有三藏塔,塔下葬有唐玄奘的部分顶骨。现已辟为九华山公园。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,西接贵池市,南接石台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5青阳县:九华山“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