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龙河

青龙河

①在今河北东北部,为滦河支流。源出辽宁凌源市西南,西南流入河北宽城、青龙二满族自治县,经卢龙、迁安二县南入滦河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青龙河 “在迁安县北七十里,其源自口外来,经桃林口入漆河”。南合滦河。《清一统志· 永平府一》: 青龙河 “此水源出桃林口北二百五十里,蒙古哈拉沁界,山曰成格勒岱,水曰顾沁,即青龙上流也。府境入滦之水,惟此颇大”。

②在今山西沁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沁源县“沁河” 条下: “青龙河在县东二十五里,亦曰青龙沟,西南流入沁河。”

③在今山西夏县西北。源于山西闻喜县唐王山西麓,西南流,至夏县禹王村附近称姚暹渠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41 夏县: “青龙河在县北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,以河流屈曲如盘龙而名,下流合于涑水。”

④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: 青龙河 “在今县东。亦曰青龙港。近县港口约十余处,贼舟皆可入。而青龙港直通县城,尤为切要”。


古称卢水、大沮水、漆河。因河水呈青色蜿蜒山间,故名。滦河支流。在河北省东北部。源出辽西丘陵,西南流经河北省宽城、青龙、迁安等县市,至卢龙县入滦河。长220千米,流域面积 6500 平方千米。因流经燕山东侧暴雨区,时有水患。建国后进行治理,建有东蒿村、大石岭等水电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胙城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富辰谏曰: “凡、蔡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” 杜注: “东郡燕县西南有胙亭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濮水 “又东径胙亭

  • 舜耕山

    又名历山。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千佛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 (历) 城,南对山,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,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,《书》 舜耕历山亦云在此。”(1)在安徽省淮南市南部和长丰县交界处

  • 系马口塘

    即今湖北汉川县南二十里马口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川县南有系马口塘。

  • 加林错

    即嘉零湖。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。

  • 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王二十八年 (前342),“穰疵(苴) 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、赫,郑师败逋”。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二十七年

  • 金复 (復)州万户府

    元置,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 (金州镇)。后废。

  • 僧念堡

    即今山西汾西县东南僧念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神符堡” 条下: 僧念堡 “在县南”。

  • 胜乡郡

    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即今云南永平县。宋大理属永昌府。元废为永平县。大理国前期置,治今云南省永平县。属永昌府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为永平县。

  • 外江县

    北周保定三年(563)改僰道县置,为戎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市。一说在今宜宾县东之南广镇。以外江(今岷江)为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改僰道县。古县名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以僰道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

  • 柏崖仓

    唐咸亨四年 (673) 置,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柏崖山上。寻废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) 复置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》: 玄宗乃于 “河清置柏崖仓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柏崖山上。东魏将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