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居山
亦作清居山,又名黛玉山。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6顺庆府: 清居山 “在南充县。内有四水亭、白云亭、光相亭、吸江阁、五友亭”。山势高耸,其上宽平。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,凭高据险,形胜甲于一郡,徙府治于此,为抗元重要战略要地。《元史·赵阿哥潘传》: “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。” 即此。今故城遗迹尚存,并有唐、宋、明摩岩造像及石刻。
亦作清居山,又名黛玉山。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6顺庆府: 清居山 “在南充县。内有四水亭、白云亭、光相亭、吸江阁、五友亭”。山势高耸,其上宽平。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,凭高据险,形胜甲于一郡,徙府治于此,为抗元重要战略要地。《元史·赵阿哥潘传》: “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。” 即此。今故城遗迹尚存,并有唐、宋、明摩岩造像及石刻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祁连县、门源回族自治县、海晏县三县交界处。后迁今乌兰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牧地在青海东北岸。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,南至柴吉,西至青海,北至乌尔肯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终南山仰天池上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 “唐为龙池寺,明初秦愍王改建。有上、下二寺,相去五里,金碧庄严,为长安诸寺之冠。”
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十二径“在县西南。又西南为白石径, 皆通阳江、阳春,盗贼出没之处”。
辽置,为榆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属大定府,元属大宁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十八里堡。属大宁路。明初废。
即今新疆和田、皮山县境之喀拉喀什河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 于阗:“城西五十五亦有大水,名达利水,与树枝水会,俱北流。”
①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从契丹收复瓦桥、益津、淤口三关及其以南瀛、莫二州,北宋时称此三关以南地区为“关南”。约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市一带。景德元年(1004),宋、辽“澶渊之盟
明置,属广东都司。在今广东惠州市城东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: 惠州卫 “在府治东南,洪武三年立千户所,二十三年改为卫”。后废。
即今河南确山县及汝南县境之溱头河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,亦谓之青衣水也。”故道自今河南确山县西,东南流经县南,东北流至汝南县南入汝水。
即野山关。今湖北巴东县南野三关。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