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冈峡
亦作青冈岭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四年 (926),朔方节度使康福“至青冈峡,遇吐蕃野利、大虫二族数千帐……大破之,杀获殆尽”。
亦作青冈岭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四年 (926),朔方节度使康福“至青冈峡,遇吐蕃野利、大虫二族数千帐……大破之,杀获殆尽”。
亦作罗竹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淳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横县西北灵竹圩。永贞元年(805)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古县名。唐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灵竹。属淳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
在今辽宁凤城市北。 为叆河支流。 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草河 “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三十里。 源出桃树峪, 东南流入叆河”。
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置,封齐悼惠王子印为胶西王。治所在高密县 (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胶河以西,高密以北地区。元封三年 (前108) 改胶西郡。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荣州置,治所在旭川县 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、威远二县及自贡市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荣州。唐天宝初改荣州置,治旭川县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荣县、
在今江西石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: 南岭阨 “在县北。又有坝口、羊畬二隘,皆通广昌之道,而南岭尤为要阨”。
又作大防岭。即大房山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三年(917)八月,晋李存审等率兵“自易州北行,庚子,逾大房岭”,即此。即“大房山”。
西汉置,属渤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东北。东汉省。北魏孝昌中复置,属安德郡。北齐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陵县东北,属勃海郡。东汉省。北魏孝昌中复置。北齐又省。
西汉初卫满朝鲜都城。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。一说即今平壤市。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:燕人卫满渡浿水,“居秦故空地上下障,稍役属真番,朝鲜蛮夷及故燕、齐亡命者王之,都王险”。《集解》:“臣瓒云:王险城
在今陕西陇县西八十里, 为越陇山西行的要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陇州: 石咀关“成化中,马文升言陇州至秦州清水县二百五十里,别无驿站可宿次。石咀关地多盗,请移西安府兴平县西四十里之长宁驿及咸义巡司于此,
秦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博罗县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注: 博罗 “有罗浮山,自会稽浮往博山,故置博罗县”。此说出于附会。据近人徐松石 《傣族僮族粤族考》 称,在古僮语中,“百” 或“博” 含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