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雪峰山

雪峰山

①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北,盘踞闽侯、闽清、古田、罗源四县境。旧名象骨律,五代王闽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雪峰 “在侯官。暑月犹有积雪,王审知曰,可名曰雪峰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0福州佛寺: 雪峰寺 “在侯官县西百余里,唐咸通中真觉禅师义存游吴楚,至武陵,传法于五祖德山。乃归闽,居芙蓉山石室,其徒蝟集,于是得象骨峰诛茅为庵。一日登巅遇雪,留宿其上,因名雪山”。山上枯木庵,枯木腹内留存唐朝以来题刻甚多,为我国惟一的 “树腹碑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开运二年 (945),光州人李仁达作乱。据福州,迎雪峰寺僧卓严称帝,即此。

②在今湖北蒲圻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雪峰山 “在蒲圻县南二十里。有雪峰寺,唐咸通二年建”。

③在今湖南会同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清 一统志·靖州》: 雪峰山 “冬后积雪不断。(南宋) 魏了翁诗:‘雪峰高大冲霄汉’”,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闽侯县西北,盘踞闽侯、闽清、古田、罗源四县境。旧名象骨峰,五代王闽时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福州《景物上》:雪峰“在侯官。暑月犹有积雪,王审知曰,可名曰‘雪峰’。”《方舆胜览》福州佛寺:雪峰寺“在侯官县西百余里。唐咸通中真觉禅师义存留吴楚,至武陵,传法于五祖德山。乃归闽,居芙蓉山石室,其徒猬集,于是得象骨峰诛茅为庵。一日登巅遇雪,留宿其上,因名雪山”。山上枯木庵,枯木腹内留存唐朝以来题刻甚多,为全国惟一的“树腹碑”。《资治通鉴》载,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,光州人李仁达作乱,据福州,迎雪峰寺僧卓严称帝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福建省明溪县城南。通称十公芜(坞),亦名楼台鼓角山。为县城屏障。因寒冬多积雪,故名。主峰海拔1004米。盛长松、杉、杂木。峰左有元朝的福建平章政事陈有定屯兵故垒,至今烽火台、关墙、堑壕旧迹仍存。“明溪八景”之一的“雪峰营垒”。即指此山。(2)在湖南省西部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雪峰山“冬后积雪不断。魏了翁诗‘雪峰高大冲霄汉’即此”。南起湘、桂边境的八十里大南山,北至洞庭湖滨,绵延300余千米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,南段高峻。主峰苏宝顶,海拔1934米。资水切过中北段形成S形转折,峡谷以北逐渐低缓,成为丘陵,西坡缓,东坡陡。为中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分界线,洞庭湖水系沅江和资水的分水岭。发源和流经山区的河流水能丰沛,已建大型水电站柘溪水电站。湖南最重要的林区,盛产杉木。有湘黔铁路和公路干线穿越隘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城

    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、南郑。”即此。②在今山东梁山县北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周勃“袭取临济,攻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谓张城在寿

  • 大共水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东,阊江上游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水源》:大共水“出大共山。南流八十里,溉田五顷三十亩。西南流百二十里入浮梁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共水“在祁门县东。源出大共山,南流合武

  • 北泰山庙镇

    即泰山庙。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。

  • 兴山县

    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置,属建平郡。治所在高阳城(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兴山县:“兴山者环邑皆山也,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上,故名。”南朝宋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归州。贞观十

  • 旺草场

    即今贵州绥阳县东北旺草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 卷6绥阳县: 旺草场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卢氏城

    城邑名。在今河南卢氏县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晋出公十九年(前456),“晋韩龙取卢氏城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晋出公十九年(前456年):“韩龙取卢氏城。”即此。有《卢氏布

  • 西路中右翼末旗

   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。

  • 石柱场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石坪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石柱场“去城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赤柱汛

    清置,属大鹏营。即今广东香港之香港岛东南赤柱。

  • 平原津

   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。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七年(前210),秦始皇自海上还,“至平原津而病”。又《淮阴侯列传》:汉高帝三年(前204), 韩信引兵东去,“未渡平原, 闻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