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里山

阿里山

在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。主峰阿里山海拔2480米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“诸罗诸山”中有“阿里山”。今嘉义县东北有阿里山风景区,为闻名中外的观光胜地。


(1)山脉名。在台湾省本岛西部。为台湾岛四行平行山脉最西列。以山胞狩猎首领阿巴里为名。北起鼻头角,南到高雄附近。长约300千米。近南北走向。为褶皱山。海拔 1000 米左右。狭义的阿里山,指浊水溪南、玉山主峰以西的高峰区。主峰大塔山,海拔 2663 米。现为台湾最大林区,现剩下的天然林已不多,主要开发为旅游区。以云海著称,山上有一树龄三千年以上的红桧,号称“神木”。名胜有姐妹潭。(2)景区名。在台湾省嘉义县以东。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。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米;次为塔山,2480 米。有森林铁路登山,共长82.6千米。阿里山区是台湾著名天然森林区,古木参天,其中的一株老红桧,高约53米,树龄达 3000 年,被称为“神木”。阿里山风景以大塔山断崖、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等最为有名。山间气候温和,虽届盛夏,远胜北国凉秋,加以风景绮丽,林木葱茏,为全台最佳避暑胜地。三四月间林海樱花烂漫,红白辉映,深山景色,另是一番妩媚。

阿里山姐妹潭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村镇

    民国置,即今山东平邑县北二十二里仲村镇。原属费县。清光绪《费县志》村社图:县西北有仲村社。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8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仲村,人口1.4万。传为仲子(仲田)故里,

  • 招义县

    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置,属淮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县境。后废。②北周改睢陵县置,为济阴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 (原名旧县)。隋大业初改为化明县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复名

  • 尼丘

    一名尼山。亦称尼丘山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四里曲阜、泗水、邹城三市县交界处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叔梁纥与颜氏女“祷于尼丘得孔子”。“生而首上圩顶,故因名曰丘云”。见“尼山”。

  • 岭政县

    即钦政县。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蒙州: “武德四年置南恭州,割荔州之立山、东区、纯义三县置岭政县。……十二年省岭政入立山。”

  • 鹿角镇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县 (荣家湾) 西十二里鹿角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高季昌遣将倪可福攻朗州,淮南将泠业救之,进屯朗口,楚将许德勋 “以大军进击,大破之,追至鹿角镇,擒业”。即此。明

  • 殽山

    ①即教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殽山 “县东南八十五里。亦曰效山,又讹为罩山。即 《山海经》 所云 ‘教山,教水出焉’ 者也”。②一作崤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

  • 绥舆里

    在今安徽萧县东北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高祖武皇帝讳裕,字德舆,小名寄奴,彭城县绥舆里人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9萧县 “丁公山” 条下: 绥舆山 “在今县东北二十里。刘裕为绥舆里人。里盖因山以名”。

  • 大青山

    ①又称青山。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之大青山。《明史·鞑靼传》:“俺答常远处青山。”明瞿九思《万历武功录》卷8:“黄台吉遁走,休舍大青山。”吴公坝(古白道谷)和昆都伦沟(古稒阳塞,一称鄂博口)为南北交通

  • 伊列

    当在今伊犁河一带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、大宛两国,就会“北击伊列,西取安息”,指此。当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一带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、大宛两国,就会“北击伊列

  • 北茭镇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改荻芦寨置,属连江县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连江县:北茭镇在“县东北百十里,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。本名荻芦镇,宋时水砦盖设于此。元为荻芦巡司。洪武二十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