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育王寺

阿育王寺

在今浙江鄞县东二十里宝幢镇阿育王山下。相传西晋太康二年(281)僧人慧达首建舍利塔藏释迦牟尼遗骨。东晋义熙元年(405)建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塔,“按寺碑云:东晋义熙初,以塔之出现,肇创兹寺。至梁武帝赐名阿育王(寺)”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改名广利禅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又改名育王禅寺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二》:阿育王寺“在鄞县东阿育王山中。……有阿育王所造真身舍利塔。又有宸奎阁,藏宋仁宗御书。苏轼撰碑记”。今寺为清以后陆续重建,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舍利殿等。舍利殿中有石舍利塔,殿后壁嵌唐石雕护法神,殿前月台两侧有历代碑刻。为我国著名佛教禅宗寺院。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居此寺。


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宝幢镇。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。时僧人刘萨诃(开山祖慧达)在此地下得一舍利塔,传为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,内藏佛祖释迦牟尼遗骨。东晋义熙元年(405年),敕建塔、亭和禅室。南朝宋元嘉二年(425年),始建寺院,梁普通三年(522年)赐名阿育王寺。其后寺名虽有更改,但俗称一直沿用阿育王寺。素有“东南佛国”之称。几经兴衰,现存建筑为清以后陆续重建。占地8万平方米。依山而筑,中轴线上有阿耨达池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舍利殿、法堂等。舍利殿中设舍利塔一座,内置七宝镶嵌的木塔,传为刘萨诃当年持来之塔。殿前月台两侧置历代碑刻多种。寺西侧有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建砖塔,高36米,六面七层,内可通达顶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城镇

    隋于契吴城置,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。旋废。

  • 氐父山

    又名金鳌岭、浮玉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,清道光时始与南岸连接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徒县:“氏父山,在县西北十里。晋破苻坚,获氐贼,置此山下,因以为名。今土俗亦谓之金山。”唐时以裴头陀于江际获金

  • 钟 (鍾) 乳岭

   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乳源县 “双峰山” 条: “县治北一里有钟乳岭。一名丰冈岭。形如卧象,县之主山也。山腰有岩穴,穴中有水南流。产钟乳充贡。成化初,督臣韩雍奏革。” 乳源县

  • 慈谿县

    明永乐十六年 (1418) 改慈溪县为慈谿县,属宁波府。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三十二里慈城镇。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复改谿为溪。

  • 九鲤湖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九鲤湖。位于万山之巅,是一个天然的石湖。湖的四周林木葱笼,千岩竞秀,怪石嶙峋,溶洞百态。山巅瀑布历九漈而下,更为人所赞道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称:江西庐山之三叠泉、浙江雁荡山之龙湫“

  • 平都城

    战国赵简子所立。在今山西和顺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高洋欲受东魏禅,“洋拥兵而东,至平都城”,即此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于此置平城县。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仪城。东魏武定八年(55

  • 同安监

    北宋熙宁八年(1075)置,铸铜铁。在今安徽潜山县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置。在今安徽省潜山县东。

  • 盘马山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 盘马山 “相传汉高尝盘马于此。山产铁,汉置铁官,宋置利国驿于山下”。

  • 巢州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襄安县 (今安徽巢湖市)。七年 (624) 废。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襄安(今安徽巢湖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和无为县西北地。属淮南道。七年废。为巢县。

  • 永世县

    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永平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南十五里古县村。隋大业初属宣城郡。唐初废。《资治通鉴》载:南朝宋泰始初,晋安王子勋举兵寻阳(寻阳郡治在今江西九江市),会稽、义兴、吴郡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