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山
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00福州:长乐山“在州东六里。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,因名白马山。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”。
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1潼川州:长乐山“在遂宁县西。形如蟠龙,顶平如砥”。
③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回乐县:长乐山“旧名达乐山,亦曰铎洛山,以山下有铎洛泉水,故名。旧吐谷浑部落所居,今吐蕃置兵守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6废鸣沙县:长乐山,“按《十道记》云:安乐州在灵武南稍东一百八十里,近长乐山”。
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00福州:长乐山“在州东六里。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,因名白马山。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”。
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1潼川州:长乐山“在遂宁县西。形如蟠龙,顶平如砥”。
③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罗山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回乐县:长乐山“旧名达乐山,亦曰铎洛山,以山下有铎洛泉水,故名。旧吐谷浑部落所居,今吐蕃置兵守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6废鸣沙县:长乐山,“按《十道记》云:安乐州在灵武南稍东一百八十里,近长乐山”。
即今陕西商州市西乳河。《水经·丹水注》:楚水 “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,其水两源,合舍于四皓庙东,又东径高车岭南,翼带众流,北转入丹水”。
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二里。《水经·施水注》:“盖夏水暴长,施合于肥,故曰合肥。”东汉为合肥侯国。三国魏复为合肥县,移治今合肥市西北。西晋属淮南郡,复还旧治。东晋改名汝阴县。隋开皇初复
一名绿鸭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梧州府: 绿鵶山,“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,炼成铁,铸为锅”。
1917年改通北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。地当通肯河之北,因名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56年并入北安县 (今黑龙江省北安市)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原阳县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五年 (前568) 十一月,楚伐陈,诸侯 “会于城棣以救之”。杜注: “郑地。陈留酸枣县西南有棣城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2阳武县: “南棣城、北棣城二城并在县北
唐置,在今四川绵阳市东。杜甫有 《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》 诗。郭知达注: “驿在绵州三十里。”唐置,即今四川省绵阳市东沉香铺。为唐金牛道梁州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西南通往成都驿馆。属绵州。唐代诗人杜甫有
即蒲台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北二十里单寺乡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滨州: 秦台“高八丈,周二百余步。相传秦始皇东游筑此以望海。亦曰蒲台,以是时尝索蒲系马于台上也”。
即夏屋山。在今山西代县东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赵襄子元年 (前475),“北登夏屋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夏屋山一名贾屋山,今名贾母山。在代州雁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”即“贾屋山”。
①唐永隆二年 (680) 析龚、蒙、象三州置,治所武郎县 (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改为羁縻州,建中元年 (780)
亦作南陵水。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6万安军: 湳陵水 “在万宁县西南二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