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绿山
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 “铁山” 条下: “县治西南有铜绿山,亦古出铜冶铸之所。县名大冶,盖以此。” 1973年在此发现古矿冶遗址,测定为西周至西汉时铜矿址,面积8平方公里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湖北省大冶市区西3千米处。据清同治《大冶县志》,山因“骤雨过时,有铜绿如雪花小豆,点缀土石之上”得名。富铜矿,有周至汉古铜矿遗址。1965年建铜铁矿,中国著名铜矿山之一。建有古铜矿遗址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 “铁山” 条下: “县治西南有铜绿山,亦古出铜冶铸之所。县名大冶,盖以此。” 1973年在此发现古矿冶遗址,测定为西周至西汉时铜矿址,面积8平方公里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湖北省大冶市区西3千米处。据清同治《大冶县志》,山因“骤雨过时,有铜绿如雪花小豆,点缀土石之上”得名。富铜矿,有周至汉古铜矿遗址。1965年建铜铁矿,中国著名铜矿山之一。建有古铜矿遗址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亦作车道岭。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,与榆中县毗连。《明史·邓愈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西。扩廓(帖木儿)屯车道岘,愈直抵其垒, 立栅逼之,扩廓败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
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二》:陆城“在临湘县(今陆城镇)东南三十里。吴陆逊屯兵下隽,建昌侯虑筑土城以居之,故名。今板桥里土城,是其遗址”。区片名。在湖北省枝城市东部、清江汇入长江处
在今山东单县东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曹县: 涞河 “又东入金乡县界,北抵济宁。《志》 以为宋之运河也。今堙”。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》:洪武十八年(1385),“百夷思伦发叛,率众十余万攻景东之北吉寨”。即此。
又名龙泉陂。在今安徽寿县南。最早见于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,又北谓之豪水,虽广异名,事实一水,又东北径白芍亭东,积而为湖, 谓之芍陂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,在寿春县南
在今甘肃敦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沙州卫:王子庄“在沙州东。正德十年,吐鲁番由此内犯”。
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五里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故安县有小金台,“台北有兰马台,并悉高数丈,秀峙相对。翼台左右,水流径通,长庑广宇,周旋被浦,栋堵咸沦,柱础尚存,是其基构可得而寻。访诸耆旧,咸言:昭王礼宾,
即今广东新丰县东三里大营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长宁县: “隆庆三年正月以归善县鸿雁洲置。……万历元年徙治君子峰下。”
《明史·云南土司一》:“顺宁附境有猛猛、猛撒、猛缅,所谓三猛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。时与二猛为难。”按猛猛在今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,猛缅在今临沧县,而“猛撒微弱,后折入于耿马”,即今耿马傣族
①又称东路右翼中右旗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达尔汗东南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查干苏木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