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梁县

铜梁县

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奴��山列宿坝 (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)。 《元和志》 卷33铜梁县: “取小铜梁山为名。” 开元三年 (715) 移就涪江南岸 (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)。十六年 (728)移于东流溪 (今潼南县南集乡戴场坝。一说今铜梁县西北)。天宝初属巴川郡,乾元初属合州。元移治今铜梁县。清康熙元年 (1662) 废入合州,六十年(1721) 复置,属重庆府。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重庆市西北部。面积1342平方千米。人口80.6万。辖25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巴川镇。以县有铜梁山,阳光斜照石梁呈现古铜色,故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铜梁县“取小铜梁山为名”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合州铜梁山“州南五里,东西连亘二十余里,巅平整,环合诸峰,此为独秀。有石梁横亘,色如铜。《蜀都赋》所云:外负铜梁者是也”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析石镜县置铜梁县,属合州。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分铜梁、石镜县地置巴川县,仍隶合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巴川县西南部分地划给新置的大足县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撤巴川县并入铜梁县。明成化十七年(1481年)析铜梁、遂宁二县部分地置安居县,属重庆府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撤铜梁、安居二县入合州;康熙六十年又以安居、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,属重庆府。1913年属川东道,1914年属东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,1951年属江津专区。1952年改属四川省江津专区(1968年改江津地区)。1981年属永川地区。1983年划归重庆市。地处盆中方山丘陵与盆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。涪江、琼江、小安溪纵贯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为主。特产中药材使君子、白芍。为柑橘基地县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锶(天青石)、重晶石、硅石及巴岳山矿泉水等。工业有采煤、电力、化工、建材、丝绸、机械、造纸、食品、纺织、化肥、碳酸锶、铝业等。“铜梁龙灯”工艺精湛,驰名国内外。境内有绵璧、铜大、铜合等公路。涪江通航运。县西北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。名胜古迹有西温泉、巴岳山、武庙波仑寺、“铜梁文化”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泉岭

   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: 五溪山 “其相近者曰清泉岭。泉涌石窟间,相传岳武穆饮马于此”。

  • 京口戍

    即今江苏镇江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丹徒县: “吴为京口戍,晋置南徐州。”

  • 阳晋水

    即今甘肃镇原县之洪川河。源出宁夏隆德县界,东南流径县南,至泾川县入泾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百泉县:“后魏孝明帝于今县西南阳晋川置黄石县。”

  • 宁远中右千户所

    明宣德年间置,属宁远卫。治所在小沙河(今辽宁兴城市西南沙后所满族镇)。清为沙河所城。

  • 柘湖

   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谷水 “东出五十里,有武原乡,故越地也。秦于其地置海盐县。《地理志》 曰,县故武原乡也,后县沦为柘湖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 柘湖 “在华亭县南

  • 屯氏枯河

    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屯氏别河北渎又东北径重平县故城南,又东北径重合县故城南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1谓屯氏枯河在德平县东北,“今湮”。

  • 兰溪站

    亦作兰站。元置,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兰溪镇。元《析津志》:天下站名有“兰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水县:兰溪镇“有兰溪驿”。

  • 木桉路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泰国北部难府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

  • 乐温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析巴县地置,属南潾州。治所在今重庆长寿县东北五十里邻村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乐温县:“因乐温山为名。”九年(626)改属涪州。天宝初属涪陵郡,乾元初复属涪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

  • 三受降城

    唐景龙二年(708)朔方总管张仁愿于今内蒙古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,以防突厥。《元和志》卷4:“于河北筑三受降城,首尾相应,绝其南寇之路。……六月而三城俱就。以拂云祠为中城,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,遥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