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山

铜山

①在今江苏江宁县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铜山 “在江宁县东南七十里,周回一十九里,高一百丈。昔人采铜于此,故名。《旧志》: 陈轩 《金陵集》 载: 鲍昭过铜山,掘黄精诗云: 铜山昼深沉,乳窦夜涓滴。即此也”。

②即铜冶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 铜山 “在句容县北六十里,周回二十里,高八十七丈,以旧出铜,故名”。

③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南四十里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引 《旧经》 云: “昔尝采铜于此,今炉旧址犹存。”

④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八十里,与利国驿连境。《清一统志 ·徐州府一》: 铜山 “旧常产铜,故名”。

⑤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30建安军永贞县: “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。”

⑥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,与德清、安吉二县接界处。《寰宇记》 卷94安吉县: 铜山 “高一千三百尺,在县东三十里。《括地志》 云: ‘吴采鄣山之铜’,即此”。

⑦在今浙江衢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“叠石山”条下: “又有铜山,在县西北百里。宋时山出铜、锡、铅。明朝产矿,徽、处二郡民,群聚取矿于此。嘉靖中,官兵荡平之,因设兵戍守。”

⑧在今浙江金华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7金华县:铜山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《东阳记》 云: 山下有泉,水色鲜白,号曰铜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县: 铜山 “下临南溪。一名白沙山,旧产铜”。

⑨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金华府永康县: “东南有铜山,旧产铜。” 即此。

⑩即铜官山。在今安徽铜陵市南铜官山矿区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铜陵县: 铜山 “在县南十里。其山出铜,以供梅根监。兼出绿矾矿,逐年取掘送纳”。

(11)在今安徽泾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“黄悦山”条下: 黄象山 “西北曰铜山,旧尝冶铜于此”。

(12)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八十里。三国以来,历为铜冶基地。李白 《秋浦歌》 之十四: “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” 即指此之盛况。现为铜陵市属中型矿山。

(13)又名峨峰山。在今江西临川市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临川县有 “铜山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抚州府一》: 铜山,“ 《县志》,铜山在 (临川) 县西三十里。或谓之铜陵”。

(14)在今江西德兴市北。唐置铜场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德兴县: 铜山 “在县北三十里。唐置铜场处。山麓有胆泉”。

(15)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铜山 “大胡之支山。旧产铜。俗传邓通鼓铸其下,下有邓庄村”。

(16)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铜山 “旧产铜”。

(17)在今湖南澧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 “大浮山” 条下: 铜山 “相传山产铜。永乐间置冶于此”。

(18)亦名峒石山、铜石山。在今广东阳春县东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铜陵县: “以界内有铜山也。”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铜山 “昔越王赵佗于此山铸铜”。

(19)在今四川通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通江县: 铜山 “在县南十五里。旧产铜”。

(20)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史记·佞幸列传》: 文帝 “赐邓通严道铜山,得自铸钱,邓氏钱布天下”。《正义》: “ 《括地志》 云: 雅州荣经县北三里有铜山,即邓通得赐铜山铸钱者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2荣经县: 铜山 “在县北三里。即文帝赐邓通铸钱之所,后以山假与卓王孙,取布千疋。其山今出铜矿”。

(21)即铜官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西南九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梓州铜山县: “有铜山,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,此盖其余峰也,历代采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 铜官山 “在中江县西南,接简州及金堂县界”。

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、岩山东麓,西邻开化县。属枫树林镇。人口980。因唐天宝年间在此开矿采铜,故名。建村已愈千年。产茶叶、木材。有锡铁矿。公路通县城。古迹有唐代铜山铜矿遗址及摩崖石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梯坎

    即今四川达县西石梯镇。清乾隆《达州志》卷1:石梯坎场“在州西方,去州一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赤亭水

    ①即今湖北东部长江北岸支流举水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,谓之赤亭水。”②一名赤水。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赤亭水出(南安)郡之东山赤谷,西流径城北,南入渭水。”《晋书·

  • 鸱之塞

    即倒马关。又名鸿上关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武灵王二十一年 (前305),“攻取丹丘、华阳、鸱之塞”。《集解》 引徐广曰: “鸱,一作鸿。” 《正义》: “本晋鸿上关。

  • 石榴红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九十四里。清代为开化府总兵左营都司驻地。后废。彝语“石榴红”意为赶街处。

  • 阳逻镇

    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南六十二里阳逻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冈县:阳逻镇“相传三国时,先主约孙权拒操,旦夕使人于此逻吴兵之至。因名”。明、清置巡司及驿于此。清又增设把总驻防。

  • 狐奴县

    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三十里呼奴山麓。《后汉书·张堪传》: “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。” 又 《邓训传》: “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。” 皆此。三国魏景初二年 (238) 废。西晋复置

  • 齐吉达城

    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或桓仁满族自治县西。明属建州女真董鄂部。万历十二年(1584),努尔哈赤攻此城不克,后归附。即此。约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。属建州女真董鄂部。明万历十二年

  • 嵩岭

    又作长岭、天门岭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,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之张广才岭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敦化县: 嵩岭 “俗名张广才岭,嘉庆年间改今名。在县城西北一百八十里,即吉林东之长岭也。南接英 (额)

  • 玉潭镇

    北宋置,属湘乡县。即今湖南宁乡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马希萼侵潭州,希广遣其将“崔洪琏将兵七千屯玉潭”。即此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于此置宁乡县。(1)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部。

  • 蚕台县

    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襄阳迤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今朝鲜南江原道襄阳北。东汉建武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