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路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钦州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安远县 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、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钦州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升钦州置,治安远县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、防城、灵山等市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升为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钦州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安远县 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、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钦州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升钦州置,治安远县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、防城、灵山等市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升为府。
又称禄康插木、龙王潭、龙王塘。即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后之龙王潭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在布达拉后有一池,约四里,中建八角琉璃亭。又名水阁凉亭。”
即临晋关。战国魏置,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魏襄王七年,秦王来见蒲坂关。” 《元和志》卷12河东县: 蒲坂关 “一名蒲津关,在县西四里”。皆此。北宋大中
即焦陵陂。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陂集一带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汝阴县: “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,引润水溉田二百顷。永徽中,刺史柳宝积修。”
亦作武宁场。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长江西岸之武陵镇。同治 《万县志》 卷8: 武陵场 “ (距县) 九十里”。古为武宁县治所。明于此设武宁巡司。
即伊吾卢。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四堡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建初二年(77),“复罢屯田伊吾,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”。即此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七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三仰峰“上有碧霄洞,峰下有小桃源”。
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普洱府》: 抱母盐井 “本朝雍正三年,设盐大使驻此。嘉庆八年,移驻于香盐井,以抱母井归威远司知兼管”。
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阿里诸城:毕底城“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”。今名司丕提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英国侵占克什米尔,拉达克、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。
在今湖北浠水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三泉,“余章《三泉记》,米芾书。凤山之阴、兰溪之阳有泉出石罅为兰溪;其在寺庭之除,为陆羽烹茶之泉;其在凤山之阴,为逸少泽笔之井。兰溪于《茶经》之品第三,藏诸水
明置,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陀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“韦洞营”条下:“北陀砦在北陀山东南。旧为贼巢。万历二十八年收复,筑城戍守。城后即峡口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