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城山

金城山

①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金城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二里,势如罗郭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陆水又屈而西北流,径其 (下隽) 县北,北对金城,吴将陆涣所屯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2江夏县: 金城山“在县东南二百三十里。下有村,在金口水南。村人堰水成塘,以此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“赤壁山” 条下: 金城山 “吴将陆焕尝屯兵于此。《南迁录》 所云 ‘金城险固’ 者也”。

③在今湖北崇阳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 金城山 “宋黄庭坚读书其上,黑池犹存”。

④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临武县 “舜峰山” 条下: 金城山 “山高广。旧时土人于上垒石为城以避寇”。

⑤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6武冈军: 金城山 “在武冈县界,是石真人所治之处,第六十八福地也”。

⑥在今湖南新宁县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宝庆府: 金城山“道书以为第六十八福地。石真人所治处”。

⑦又名金山。在今广东潮州市旧城内北部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金城山 “见 《九域志》。有韩木,韩退之所植也。不知名。土人以岁开花为登第之兆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海阳县: 金山“一名金城山,东临恶溪,西瞰大湖,为一郡之胜”。

⑧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太平厅》:金城山 “在厅东二百四十里。前江发源于此”。

⑨亦名隆城山、崇城山、金粟山。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仪陇县: “县城原在金城山顶,四望悬绝,石壁高八十丈,周回五里,惟西南稍通人马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8仪陇县: 金城山“在县治北。众山环向,如雉堞然,石壁高八十丈,周回五里,惟西南有径可通。上有数石,如贮米囊,故亦名金粟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通峡

    即大藤峡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宣县:“东南有大藤峡,后名永通峡。”

  • 底蓬褒

   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六十里底蓬镇。南宋李焘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,韩存宝讨沪州蛮,转运副使董钺随军,十月戊辰 (十日)“次底蓬褒”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317 《沪州志》 引南宋

  • 二龙渡

   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宽甸县:“二龙渡巡司,光绪三年置。”民国初改置县佐。

  • 岳普尔湖庄

    一作雅普尔古庄。即今新疆岳普湖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岳普尔湖 (庄) 在 “城东南二百里”。1943年置岳普湖县于此。

  • 封禅寺

    原名独居寺。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改名封禅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 开运三年 (946) 十二月,辽兵入东京,晋降,“百官宿封禅寺”。又,《旧五代史·汉书·高祖纪》

  • 慎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废。

  • 沙陀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、木垒、奇台三县北部。《新唐书·沙陀传》:“有大碛,名沙陀,故号沙陀突厥云。”即此。唐先天初徙于北庭(今吉木萨尔县北)。贞元中徙于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。宪宗元和三年(808)首领朱邪执宜

  • 董家口铺

    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董口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濮州 (今鄄城县北旧城镇) 南有董家口铺。

  • 牛房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牛房圈村。清置把总驻守。

  • 巴里坤

    即巴尔库勒。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)建城。九年(1731)设安西厅,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升为镇西府,咸丰五年(1855)改为镇西厅。1913年改镇西县。1953年改名巴里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