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石津
亦名南州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 太清二年 (548) 侯景反,“乃自采石济,马数百匹,兵千人,京师不之觉”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口。
亦名南州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 太清二年 (548) 侯景反,“乃自采石济,马数百匹,兵千人,京师不之觉”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口。
即今河北丰南市西南三十里王兰庄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丰润县:王兰庄镇在“县南六十里”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东周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东周镇“在襄垣县西南二十里”。
①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丰水“《志》云,源出县南二十里之天井山,伏流至城东南。平地有一山,山下乱泉涌出,东流为葫卢河”。②即泡河。在今江苏丰县北。自山东单县流入境,东入沛县界。
西汉高祖十一年 (前196) 改东垣县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。武帝元鼎四年 (前113) 为真定国治。东汉属常山国。三国魏、晋为常山郡治。北魏属常山郡。隋为恒山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
①亦名浣花草堂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。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。唐乾元三年(760)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,即诗中所云“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”。北宋元丰间,在旧址建祠宇,近梵安寺,成为成都
即句注山。一名西陉山,又称雁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历代为北方重要屏障。在雁门关以南地称陉南,以北地称陉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),代公鲜卑拓拔猗卢从刘琨“求陉北之地。……(琨)乃徙楼烦
明置,属威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通化乡西甘溪。唐于此置乾溪守捉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乾溪堡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。即唐时乾溪守捉城也。……乾溪犹设堡,置仓,为戍守处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北。唐为乾
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治所在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、许昌二市及淮阳县以西,崤山、熊耳等山以东,沁、卫二河以南; 安徽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; 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及大巴山以东
在今江西上犹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8南安府:九十九曲水“源发上犹县东北四十里,西南流合县水入章江。其湾九十九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九十九曲水“在上犹县东北四十里。源出上坪,西南流入益浆水,
①三国吴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株洲市。西晋泰始中移治今株洲县南淦田镇西南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南云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②南朝宋大明八年 (464) 改建宁郡置,属西阳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