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郿县

郿县

①战国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。西汉属右扶风,右辅都尉驻此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改名平阳县。西魏改为郿城县。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改为周城县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渭滨县,大业二年(606) 复改渭滨县为郿县,属岐州。治所不变。三年属扶风郡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郿城郡治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移治今眉县,属稷州。七年改属岐州。至德后属凤翔府。金贞祐四年 (1216) 属恒州。元初升为郿州。至元元年 (1264) 复为县,属奉元路。明还属凤翔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4年改为眉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扶风侨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境。梁废。


古旧县名。战国秦置,治今陕西省眉县东渭河北岸。西汉属右扶风,为右辅都尉治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年)改为平阳县,西魏改为郿城县,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废入周城县,移周城县治于此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渭滨县,大业二年(606年)复改为郿县。仍属扶风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移治今眉县。属岐州,后属凤翔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、清仍属凤翔府。1964年改名眉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州中屯卫

    明洪武中改兴州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。永乐元年(1403)迁治良乡县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)。后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。属北平

  • 白帝山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长江北岸白帝城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巴东郡治)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,北缘马岭,接赤岬山。其间平处,南北相去八十五丈,东西七十丈。又东傍东瀼溪,即以为隍。西南临大江,闚之眩目,惟

  • 牛岩隘

   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二》:牛岩隘“在富川县东。民瑶杂居,与湖南江华县山界相连,设兵防守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北与湖南江华县山界相连,汉瑶杂居,清时设兵防守

  • 诺水县

    西魏大统中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诺水县 “因县南诺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复置,为璧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江县

  • 汧阳县

    北周天和五年(570)置,为汧阳郡治。治所在马牢故城(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四十里)。《寰宇记》卷32汧阳县:“以在汧水之阳为名。”寻废郡,县属陇州。建德四年(575)移治今千阳县西北五里。隋属扶风郡。唐属

  • 古泥关

    一作古宜关。明置,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清钱秉镫《所知录》卷中:永历元年(1647),桂王“遂由靖(州)幸柳(州),道出古泥,总兵侯姓,司礼监庞天寿率舟师五千迎驾”。即此。

  • 勿州

    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扶莱山

    亦作扶来山。在今广西北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扶莱山“在县南百里,陵水出焉”。

  • 信都县

    ①秦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。汉高帝元年 (前206) 项羽改为襄国县。②西汉置,为信都国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冀州市。东汉为安平国治。三国魏为冀州治。北魏为长乐郡治。隋大业初废入长乐县。唐初复置,

  • 员冈市

   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员冈村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18:墟市有“员冈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