郸县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。西晋废。
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属沛郡。三国魏废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。先后属陈州、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。西晋废。
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属沛郡。三国魏废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。先后属陈州、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即今江苏昆山市西正仪镇。南朝梁置信义县于此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48: “今 (昆山)县西二十里有村曰信义,疑此古县地也。土人或讹为镇义。” 元时尝移巴城巡检司于此,名真义。明、清名真义镇。19
在今湖南东安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,后废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结陂市 “在东安县(治今紫溪市镇) 北六十里”。
即今河南嵩县东北三十里田湖镇。清乾隆《嵩县志》卷12:田湖镇“米粮聚集”。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部、伊河北岸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田湖,人口 3130。以古代潴水湖沉积成田而得名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日南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)。九年 (626) 改为南陵州。贞观十年 (636) 废。
在今江西赣县北、万安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赣水,“《旧志》,赣水自府城北,北流三百里,历十八滩,乃至万安。在赣县境者一百八十里,有九滩:曰白涧、天柱、小湖、滩、大湖、铜盆、落濑
①战国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。西汉属右扶风,右辅都尉驻此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改名平阳县。西魏改为郿城县。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改为周城县。隋开皇
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属南龙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易门县境。贞观十一年 (637) 属钩州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置,治今云南省易门县境。属姚州。南诏时废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密云县: 要水 “在县东北,亦曰清水,源出古北口外,自大、小黄崖口流入境,至县西北又东入于潮河。汉要阳县以此名”。
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 (1905年1月) 改绥化厅置,属黑龙江将军 (后改黑龙江省)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绥化、庆安、铁力等市县地。1913年降为绥化县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
在今四川纳溪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纳溪县:旧县城“元大德中,移县于江北, 以避水害,即此城也。至大初,复还今治。今亦谓之旧县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