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浪
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。属遮浪街道办事处。人口3.8万。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属西北—东南向半岛,为风浪屏障,故名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市主要渔港之一,盛产马鲛、带鱼、鳗鱼、黄花鱼、龙虾、鲍鱼、石斑、海胆、扇贝、紫菜等。沿海沙滩有防风林。农产稻、甘薯等。有织网、渔船修造、木器、铁器等厂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。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、双山仔古文化遗址、“大安石”石刻、南澳山和遮浪岩。为海滨旅游地。
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遮浪镇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端。属遮浪街道办事处。人口3.8万。为原遮浪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属西北—东南向半岛,为风浪屏障,故名。清时设水师把总驻防。市主要渔港之一,盛产马鲛、带鱼、鳗鱼、黄花鱼、龙虾、鲍鱼、石斑、海胆、扇贝、紫菜等。沿海沙滩有防风林。农产稻、甘薯等。有织网、渔船修造、木器、铁器等厂。有公路西北接河尾公路。名胜古迹有遮浪炮台、双山仔古文化遗址、“大安石”石刻、南澳山和遮浪岩。为海滨旅游地。
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黄河北岸。十六国西秦依天然岩洞开凿而成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,会两川,右合二水,参差夹岸连壤,负险相望。河北有层山,山甚灵秀,山峰之上, 立石数百丈, 亭亭桀竖,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七十里北胡。东汉改为安城侯国。
①东汉建安十一年 (206) 曹操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“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,谓之盐关口。魏太祖征蹋顿与洵口俱导也。世谓之新河矣。” 大致自盐关口分鲍丘水 (今潮河) 东出,横绝庚
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遵化县: 涌泉河 “湖不甚广,而泉水澄渟不竭。徐贞明曰: 县西南平安城及沙河铺、涌泉湖、韭菜沟、上素河、下素河,皆利于耕屯处也”。
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枞阳县东石矶镇。在四川省犍为县西北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溪,人口 6260。以驻地石板溪得名。1952年建民乐镇,1959年更石溪镇。有采煤、玻璃
又名高密店。即今河北高碑店市。古为燕赵分界处。昔有 “燕南赵北” 四字高碑,故得名高碑店。1962年新城县迁治于此。1993年改设高碑店市。集镇名。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、通惠河南。高碑店街道办事处驻地。
明永乐十九年(1421)建,在今北京市中山公园内。为明、清帝王祭祀社(土地神)稷(五谷之神)祈祷丰年的场所。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请致祭。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,名社主石,也名江山石,象征江山永固。1988年
元改鄜延路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肤施县(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、黄龙、宜君等县以北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。明改为延安府。蒙古改延安府置,治肤施县(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君、黄龙等县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龙潭县置,属端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8春州铜陵县: “以界内有铜山”为名。大业初属信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勤州治,五年 (622) 州废。
①古水名。据 《水经·江水注》 及 《水经·涢水注》,故道自今湖北汉川县东北分涢水东流,至黄陂县南入长江。久湮。②又名武湖水。即今湖北黄陂县东滠水。源出鄂、豫两省边境山地,南流到黄陂县南入长江。《水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