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海所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通海守御千户所,属临安卫。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。清康熙七年(1668) 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通海守御千户所,属临安卫。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。清康熙七年(1668) 废。
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八里湾潭镇。清属长乐县,有县丞驻此。
又作余干县。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,后徙治今余干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余汗注:“应劭曰,汗音干。”三国吴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改为余干。《元和志》卷28饶州:余干县“汉余汗县,淮南
①元置,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七十里九州江西岸。明置永宁驿。②元置,在今四川苍溪县北永宁镇。清置永宁铺,为往来冲道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南。明改为驿。
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十里,南通浍河。清光绪重修 《安徽通志》 卷30: 紫芦湖 “产紫芦”。故名。
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特尔洪河,为艾不盖河东源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5喀尔喀右翼部: “塔尔浑河,旧作他鲁浑。源出旗西南三十里之辱孤山东北平地,北流会爱布哈河,又东北出边,潴为阿勒坦托
清乾隆十一年 (1764) 改威远堡置,属中卫县。在今宁夏中宁县东恩和乡。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: 威远堡 “明万历间建。国朝乾隆十一年改名恩和堡。道光间倾圮,民皆筑庄以居”。
即汉渠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。《西夏书事》卷20有汉伯渠,疑即汉渠的遗迹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:汉伯渠“自黄河开闸口, 长九十五里。洪武初浚立,灌田七百三十余顷”
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恒农郡置,为陕州治。治所在陕县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武帝改弘农郡置,治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县地。属陕州。隋开皇初废
即清安寺。在今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处。金大定年间,世宗完颜雍为纪念其母贞懿皇太后李氏在故里出家为尼而改建。明、清时称广佑寺,亦称白塔寺。后毁于战火。
①西周封国。姜姓。在今山东莒南县东北。春秋初为莒国所灭。《春秋》:隐公二年(前721),“夏五月,莒人入向”。即此。②周畿内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皇父孔圣,作都于向。”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