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泉山
亦名涌泉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梓州通泉县: 通泉山 “在县 (旧治在今洋溪镇) 南二里。山前有石虾蟆,高七八尺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82通泉县: 通泉山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东临涪江,绝壁二百余丈。水从山顶涌出,下注涪江。涌泉郡故城在此”。
亦名涌泉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梓州通泉县: 通泉山 “在县 (旧治在今洋溪镇) 南二里。山前有石虾蟆,高七八尺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82通泉县: 通泉山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东临涪江,绝壁二百余丈。水从山顶涌出,下注涪江。涌泉郡故城在此”。
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附近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4:至那仆底国“周二千余里。……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,声振邻国,威被殊俗,河西蕃维,畏威送质。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,赏遇隆厚,三时易馆,四兵警卫。此
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。原是清乾隆时满族大学士和珅的住宅。嘉庆四年 (1719) 和珅被抄家,府第入官,以后又辗转落入恭亲王奕訢之手,故称恭王府。府内分府邸和花园两部分。府邸西部为“天香庭院”,中路
在今福建建瓯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铜场七峰 “有七峰连属”。
亦名平夷堡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)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三十六里。
元置,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。
①古道路名。亦作零关道、灵山道。西汉武帝时开。自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岸,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,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,南至西昌市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通零关道,桥孙水,以通邛都。”即此。②亦作零关
在今河南新县南。为小潢河发源处。《水经· 淮水注》: 黄水 “出黄武山,……东北入于淮”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东历上邽县 (今天水市) 北,邽山之阴。”
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义宁县 “有茂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茂山在 “县西南三十里。一名天台山”。
旧名苏历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在府城东北。自富良江分流,转而西,直抵锐江。……永乐初,黄福为交趾布政司,以江淤重浚,时王师吊伐,因更今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