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宝山
在今甘肃礼县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西和县: 通宝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百四十里。四山环合,二水萦流,有清泉自岩窦飞落,如玉绳云”。
在今甘肃礼县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西和县: 通宝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百四十里。四山环合,二水萦流,有清泉自岩窦飞落,如玉绳云”。
在今山东曹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济阴郡乘氏侯国: “有鹿城乡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濮水又东北径鹿城南。” 并谓 “ 《春秋》僖公二十一年 ‘盟于鹿上”’ 即此。
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 姥乌山 “在巢县西南五十里。尖峰峭出,北瞰焦湖。下有桃花岭,通无为州路。有泉曰小甘泉”。
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新江镇北太坪街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翁源县图表:“太平水一名江镇水。源出县东北丫髻山,西南流经太平铺,油溪水自西北来注之。”②即今四川垫江县西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垫江县志》卷2:太
一作白地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拜的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三百三十二里”。又作雅尔博罗克勒巴底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北白地。
即邛崃山。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岭山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永平中,益州刺史朱辅疏中云:“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,峭危峻险,百倍岐道。”
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置,治所在高邮县(今江苏高邮市)。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县,元祐元年(1086) 复为军。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升为承州。绍兴五年 (1135) 废为县。三十一年
①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。清宣统《怀仁县志》卷3:五女山“在城北十五里,浑河绕其前,南向峭壁耸立千仞, 由东而北盘旋可上,山上平坦,周围二里许。……传闻有五女屯兵其上,因此得名。至今农人锄地常拾残鍪
简称江浙行省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置, 治所在杭州路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全省、上海市、江西省鄱阳湖以东及江苏、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)罢,三年
清光绪十三年(1887)置,属台东州。治所即今台湾花莲县。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厅废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于花莲港置,治今台湾省花莲县。属台东州。1945年改为花莲县。
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玉泉山东麓。隋开皇中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8荆门军:玉泉寺“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。山曰玉泉山。陈光大中,浮屠知觊自天台飞锡来此山,寺雄于一方,殿前有金龟池”。今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重修。殿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