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连水

连水

①亦作鲢水。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连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,山即大庾岭也。……其下船路,名涟溪。涟水南流,注于东溪,谓之涟口。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。”

②在今云南姚安县西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连水“源出镇南州之木盘山,流经府西二十里之连场,亦曰连场河,西转七十里,下流合龙蛟江,入大姚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科尔沁部

    明、清蒙古部名,明译好儿趁、尔嗔。嘉靖年间,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(明译魁猛可)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,号科尔沁(又称嫩科尔沁)。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。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(

  • 三天竺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,上、中、下天竺山的合称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5:三天竺“自灵鹫至上竺郎当岭止”。

  • 水泉关

    古大谷关。明、清名水泉关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水泉。南接伊川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大谷关,“《旧志》:今为水泉关。两岸陡绝,山径崎岖,可以戍守”。即“大谷关”。

  • 乌撒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撒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于乌蛮乌撒部地置路,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辖境相当

  • 傅昜山

    即傅阳山。在今江西德安县境。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 字。古山名。昜,古“陽(阳)”字。傅,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”,乃传写之误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豫章郡历陵县: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

  • 杨荷桥

    一名杨桥。在今安徽和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 裴注:“干宝《晋纪》曰:吴丞相军师张悌,护军孙震,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,围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桥,众才七千,闭栅自守,举白接告降。”《舆地纪

  • 石家庄市

    1947年解放后改石门市置,治石家庄(今河北石家庄市)。简称石。在河北省西部偏南,西邻山西省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58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455.8平方千米)。人口910.5万(市辖区211万)。辖

  • 青竹崖

    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龙泉县: “青竹崖在县治东北。一名深箐。”

  • 虞乡县

    北周保定元年 (561) 改绥化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十里古城村。隋大业九年 (613) 移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解县,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三

  • 阳乡县

    西汉置,初为侯国,后改为县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