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州卫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南四十五里越州镇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越州置,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南越州镇,属云南都司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废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南四十五里越州镇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越州置,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南越州镇,属云南都司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废。
①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5: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(410),“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”。北魏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绵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
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毋丘俭反,“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,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,……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,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
秦汉之际楚国都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。《史记· 高祖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(前208),项梁“闻陈王定死,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,治盱台”。
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双髻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 潮阳县 “有曾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8潮阳县:曾山“多文贝,可以解毒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引 《潮阳县志》: “曾山在县西二十里。双峰并峙,俗名双
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二十里沙口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:沙口堡“当元城、大名之冲,为要隘处。明嘉靖中建”。
亦作瑶山,又名大瑶山。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 大瑶山 “在修仁县南黄峒山后。丛山叠箐,路险难行。宽袤六七十里。修水自此发源。内有六噶、六定、三片、六段等瑶”。
①战国赵武灵王置,秦时治所在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、大青山以南、卓资县以西,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。西汉辖境缩小。东汉属并州。东汉末废。②北魏置,为朔州治。治
古代少数民族。主要分布于今四川茂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自筰以东北,君长以什数,冄駹最大。其俗或土著,或移徙,在蜀之西。”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于其地置汶山郡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分陕西路东部置,治所在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、庆阳、宁县和陕西长武、武功、户县、镇安、山阳等县以东,米脂、吴旗二县市以南,山西闻喜、河津二县市西南,河南三门
在今广西德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镇安府:岜笔山“在府城北。上有数峰相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