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草城
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 南齐建武五年 (498),“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,以通粮运,每牧人过岸伐刍藁,皆为大眼所略。景宗乃募勇敢士千余人,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,亲自举筑。大眼率众来攻,景宗与战破之,因得垒成。使别将赵草守之,因谓为赵草城,是后恣刍牧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》: 赵草城“在凤阳县。…… 《县志》: 城距邵阳洲数里,据淮为险”。
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淮河侧。据淮为险,由别将赵草守之以拒北魏,故名。
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 南齐建武五年 (498),“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,以通粮运,每牧人过岸伐刍藁,皆为大眼所略。景宗乃募勇敢士千余人,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,亲自举筑。大眼率众来攻,景宗与战破之,因得垒成。使别将赵草守之,因谓为赵草城,是后恣刍牧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》: 赵草城“在凤阳县。…… 《县志》: 城距邵阳洲数里,据淮为险”。
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淮河侧。据淮为险,由别将赵草守之以拒北魏,故名。
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十四道沟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临江县至长白县之途程有十四道沟。
东晋成帝时侨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安帝时废为松滋县。
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思陀甸长官司: 思陀山 “在司治 (今县西南大新寨) 东。山顶平夷,有思陀寨遗址”。
①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松韶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 松韶关 “在沾益州南一百里。旧有土巡检司李姓。今裁,改置关”。②明宣德九年 (1434) 置,在今云南沾益县北松韶关。后废。
明置,属长乐县。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松下。为长乐之咽喉,福清之门 户。洪武二十年 (1387)移海口镇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: 嘉靖二十七年 (1548),“倭寇自松下突入海口澳登陆,攻福清之镇
①春秋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)置,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2临汾县:平阳县“在平水之阳,故曰平阳”。秦汉属河东郡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)废,太和十一年(4
隋置,在今江西永修县南二十里。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扶余府扶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辽改为通远县。②辽世宗时置,为怀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扶余县:“本龙泉府。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
元至正年间,分汝水上游东出㶏水(今沙河)入颍水,称北汝河。沙河支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源出嵩县南外方山,经汝阳、汝州等县市,东南流到襄城县南入沙河。长250千米,流域面积 6080 平方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