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福寺
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资福寺 “在东莞县一百六十步。有罗汉阁,比丘祖堂建阁成,走惠州,求记于苏轼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广州府》: 资福寺,“南汉邵廷琄建。四围以四井为界。寺南有镇象塔,塔旁有再生柏。…… 《县志》: 柏为祖堂禅师所植,师去柏枯,师回复荣,因名。宋苏轼有广州资福寺罗汉阁记”。
本名树佛寺,北齐时始建,在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北秀山与乐山之间。唐改名资福寺,德宗时颜真卿被李希烈幽禁于此。宋代改名万寿禅寺、北泉寺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资福寺 “在东莞县一百六十步。有罗汉阁,比丘祖堂建阁成,走惠州,求记于苏轼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广州府》: 资福寺,“南汉邵廷琄建。四围以四井为界。寺南有镇象塔,塔旁有再生柏。…… 《县志》: 柏为祖堂禅师所植,师去柏枯,师回复荣,因名。宋苏轼有广州资福寺罗汉阁记”。
本名树佛寺,北齐时始建,在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北秀山与乐山之间。唐改名资福寺,德宗时颜真卿被李希烈幽禁于此。宋代改名万寿禅寺、北泉寺。
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。清乾隆七年(1742)于此设巡司。
①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昌黎县 (今辽宁义县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、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。西晋改属平州。十六国前燕移治龙城县 (今辽宁朝阳市),属营州。前秦为平州治。后燕属平州
①即今四川达县南赵家镇。清乾隆 《达州志》 卷1: 赵家场 “在州南方,去城九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开县南赵家镇。清咸丰 《开县志》 卷3: 赵家场 “离城四十里”。
亦名富福镇。在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桥板乡一带。明属永宁州,置土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
东汉析孱陵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。三国吴为南郡治。西晋为南平郡治。东晋属义阳郡。隋改孱陵县。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湖南省安乡县北。属武陵郡。三国吴为南郡治。西晋太康初及南朝陈为南平郡治。隋
①古代华夏族、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,在四夷之中,后世因称其地为中华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曰:“若使游步中华。”《魏书》:“下迄魏晋,秦赵二燕,虽地据中华,德祚微浅。”初仅指黄河中下游,后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会同县:小禄山在“县西二十里。下有涧水,分二派灌田”。
隋仁寿初置,治所在玄武县 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隋仁寿初置,治玄武县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
清置,属大鹏营。在今香港九龙东北塔门洲。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南,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,曰沮口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宁康元年 (373),“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,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,广兵败,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