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阳县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①东晋太元年间降汝南侨郡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涂口(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寻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。隋平陈并入寻阳县。③南朝梁置,为定州弋阳郡治。治所在蒙笼城(今湖北麻城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(旧东山)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,改为铜山营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。属镇海卫
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北宋置,属归化县。故址即今福建泰宁县北江源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邵武军归化县、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邵武军泰宁县均有江源银场。
①一名刘郎浦。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北长江北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天成三年(928),楚王殷遣袁诠等人“将水军击荆南,高季兴将水军逆战,至刘郎洑”。胡三省注:“江陵府石首县沙步有刘郎浦,蜀先主纳吴女处也。
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张仁愿于拂云祠筑,初属朔方节度使,后改属天德军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。《旧唐书·张仁愿传》:“河北岸有拂云神祠,突厥将入寇,必先诣祠祭酹求福,因牧马料兵而
十六国南凉都城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城) 城门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 姚显 “遣射将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”,即此。
明筑,属兴武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灵武县东七十里磁窑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兴武所: 磁窑寨 “在所西。成化九年抚臣马文升议筑堡于此,以接灵州边界。从之。因置寨屯守”。
北宋属龙岩县,在今福建龙岩市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漳州龙岩县: “有大济、宝兴二银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 银场 “ 《县志》: 宝兴铅锡场,在县南龙津桥。今废为民居”。
在今江西赣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赣州府赣县:下窑隘“在府南。《志》云,府南又有文潭隘,俱路出信丰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