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谷水

谷水

①一作縠水。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、信安江和江山港。

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,秦汉称谷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大末县:“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。”

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,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,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,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东至彭城,日中,大破汉军。汉军皆走,相随入谷、泗水。”即此。

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。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六经》:傅山“其西有林焉,名曰墦冢,谷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黾池县:“谷水出谷阳谷,东北至谷城入雒。”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,东北流历黾池川,……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。……又东涧水注之。……自下通谓之涧水,为谷水之兼称。”东周王城于谷、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。《国语·周语》 载,周灵王时,“谷、洛斗,毁王宫”,即此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都洛阳,曾导谷水,使东出王城北,合缠水东注为阳渠,经洛阳城(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,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。隋复故道。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,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。

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汉江“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”。


①古松江之别称。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 引《吴记》:“一江东南行七十里,入小湖,为次溪, 自湖东南出,谓之谷水。”《吴地记》:华亭县“地名云间,水名谷水”。云间、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。

②又名砀水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“谷水亦在州南。《图经》:睢水自谷熟而支分,其东出者曰谷水,又东北合于泗水,故有谷泗之称。”

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。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,经阜南县南,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(谷)水上承富水,东南流,世谓之谷水。”

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谷水南出鲜金山,北流,瑟水注之。……谷水东北入于淮。”

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。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,东北流经武威市,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姑臧:“南山,谷水所出,北至武威入海,行七百九十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沃洲寨

   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三十余里沃洲山麓寨岭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“南路军拔贼(裘甫)沃洲寨”。即此。见“沃洲山”。

  • 永昌路

    元至元十五年(1278)置,属甘肃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。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西、山丹河及山丹县以东地区。明洪武三年(1370)改置永昌卫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。属甘肃行省

  • 会盟台

    在今山东阳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谓“即齐桓公会江、黄时所筑。又鲁将曹沫挟匕首劫齐桓公处,亦名阳谷亭”。

  • 兴庆山

    在今四川高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兴庆山“在庆符县南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庆符县“迎祥山”条下:“县南十五里有兴庆山,县因以名。”

  • 河南省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置中书分省,次年改为河南行省。治所在开封府 (今河南开封市)。九年(1376) 为河南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地。清为河南省。1948年治开封。1954年徙治郑州市 (今郑

  • 张公洞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,为石灰岩溶洞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张公山“山巅空穴到底,郭璞注云:阳羡有张公山,洞中南北二堂。故老传云:张道陵居此求仙,因有张公之名,四面水入圻溪”。《舆地纪胜》

  • 白荆堤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“偃虬堤”条下:“又白荆堤,在府东南十里。与㴩湖相近。”

  • 赤沙城

    在今陕西黄陵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35中部县:“赤沙城在县西七十里。古戍城也。”

  • 洧仓

    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洧水 (双洎河) 旁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武帝纪》 裴注引 (献帝起居注》曰: 东汉建安十九年 (214) 二月,“癸酉,二贵人至洧仓中,遣侍中丹将冗从虎贲前后骆驿往迎之”。《晋书·石

  • 克蚌河

    今内蒙古多伦县北黑风河(蛇皮河)。清乾隆《口北三厅志》卷2:克蚌河“在上都牧场东北。亦名克衣绷河。南流入上都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