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公墩
①亦名谢安墩。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。宋张敦颐 《六朝事迹编类》 卷6: 谢公墩 “在半山报宁寺之后,基址尚存。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”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 诗有 “冶城访古迹。犹有谢安墩” 句。后王安石亦居半山,有 《谢公墩二首》。诗云: “我名公字偶相同,我屋公墩在眼中,公去我来墩属我,不应墩姓尚随公。”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谢公墩 “在兴国州东一里湖堤山,宋谢枋得寓居读书处,其地有叠山书院”。
①亦名谢安墩。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。宋张敦颐 《六朝事迹编类》 卷6: 谢公墩 “在半山报宁寺之后,基址尚存。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”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 诗有 “冶城访古迹。犹有谢安墩” 句。后王安石亦居半山,有 《谢公墩二首》。诗云: “我名公字偶相同,我屋公墩在眼中,公去我来墩属我,不应墩姓尚随公。”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谢公墩 “在兴国州东一里湖堤山,宋谢枋得寓居读书处,其地有叠山书院”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东礵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东礵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三国吴分余汉县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。西晋省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上饶县:“所谓上饶者,以其傍下饶州之故也。”南朝宋复置,仍属鄱阳郡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 为信州治。
又作空喀拉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与新疆交界处,是日土县北部通往克什米尔波布朗、塘子等地的重要山口。藏语 “空喀” 意为冬季,“拉”意为山口。
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九十里化稍营镇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卷10宣化县:南路有化稍营。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2宣化县图:西南有华稍营,驻巡检。
唐建。在今浙江杭州市。白居易有诗。在今浙江省杭州市。唐白居易有诗。
即今加里曼丹岛南部彭布安河口之瓜拉彭布安。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卷上: “昙闰法师,洛阳人也……附舶南上,期西印度。至诃陵北渤盆国。遇疾而终。” 唐义净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作盆盆洲。《宋史·真
故地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欧洲西班牙南部地区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木兰皮国,大食国西有巨海,海之西有国不可胜数。大食巨舰所可至者,木兰皮国尔。自大食之陁盘地国发舟,正西涉海百余日方至其国。一舟可容数
指涪县城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县东涪江东岸。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 建武十二年 (36),灭蜀,臧宫沿涪水而上,“进拔绵竹,破涪城,斩公孙述弟恢”。即此。
在今福建福安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安县: 岩湖嶂 “高广皆数十仞,其平如掌,容数百人。半岩有穴,亦容数十人。下有湖,名曰岩湖”。
一作泥公山。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。《南齐书· 氐羌传》: 明帝建武二年 (495),“虏亦遣伪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公山以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成州: “今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上权置行成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