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解渎亭

解渎亭

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北九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滱水 “历 (安国) 县东,分为二水,一水枝分东南,流径解渎亭南。汉顺帝阳嘉元年,封河间孝王子淑于解渎亭为侯国。孙宏即灵帝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芜湖道

    1914年6月由徽宁池太广道改置,属安徽省。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东地区及江西婺源县地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徽宁池太广道区域置,治芜湖县(今安徽芜湖市)。属安徽省

  • 石脆山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符禺山“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”。

  • 阿普里克

    在今新疆阿克陶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蒲犁:阿普克里在“城东五百里”。

  • 巴思阔

    即“蒲类海”。

  • 红土堡

   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二十七里红土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红土堡“嘉靖二十七年筑,万历二年增修。周一里有奇。堡西距右卫仅十五里,迤东则黄土、牛心、云阳诸堡也”。

  • 沾 (霑) 益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于磨弥部地置,属曲靖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南六里河东营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“命曰沾益,意盖从宽处理,使得均沾利益也。” 明属曲靖府。洪武十六年 (1383) 迁治即

  • 阳明山

    又名舂陵山、洛阳山。在今湖南宁远、祁阳、新田、双牌等县间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阳明山“在零陵县(今永州市)东一百里,黄溪之尾。山最高,朝阳始出而山已明,故名。多石少土,山根皆露,其麓险绝,无径可登

  • 通井县

    北周明帝改涌泉县置,为涌泉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。隋开皇三年 (583)改为通泉县。古县名。北周明帝时改涌泉县置,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。属涌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通泉县。

  • 上蓬州

    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、石棉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沁水

    一名少水,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。源出沁源县北绵山二郎神沟,南流经安泽、沁水、阳城诸县,入河南济源市境,东流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谷远县:“羊头山世靡谷,沁水所出,东南至荥阳入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