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解县

解县
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、城西二村之间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北解县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蒲州。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九年移虞乡县于此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解县,属虞州。贞观十七年 (643) 省入虞乡,二十二年 (648) 复置。乾元三年 (760) 属河中府。北宋为解州治。明初省入解州,民国初改解州复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4年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。1958年并入运城县。


(解xiè) (1)古县名。本战国魏解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属河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名北解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州。属河东郡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九年移虞乡县于此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虞乡县为解县,属蒲州。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虞乡镇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省入虞乡县;二十二年复置,属蒲州。乾元末后属河中府。五代汉乾祐以后历北宋、金、元皆为解州治。明洪武初废入解州。1912年废解州改为解县。1954年与虞乡县合置解虞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暖泉镇

    即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。元工部尚书王敏建暖泉书院于此。今遗址尚存。(1)在河北省蔚县西陲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暖泉,人口9530。金末建村,因泉水严冬若蒸,故名。1953年

  • 滨江县

    1913年改滨江厅置,属吉林滨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。1932年改置哈尔滨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滨江厅改置,治哈尔滨(今黑龙江哈尔滨市)。1937年撤销,并入哈尔滨市。

  • 火焰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永宁县:火焰山,“《志》云,山当宣蓟、昌平之要道,登其巅,可以望远”。民国《延庆县志》卷1:“在永宁(今延庆县东四十里)东九十里,属南山地方,形如火焰,多奇峰

  • 列浑城

    在今甘肃夏河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永初三年(422),“秦王炽磐以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,筑列浑城于计罗以镇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计罗盖即罗川之地。”十六国西秦筑,在今甘肃省合水县境。

  • 成都

    战国时蜀国都城。在今四川成都市, 与广都、新都号为三都。成都之得名,据《太平御览》卷166引《史记》曰:“周太王逾梁山之岐山,一年成邑,二年成都,故有成都之名。”另据温少峰《试为“成都”得名进一解》(

  • 夹苎干渎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夹苎干渎“在县西北。昔时汇长荡湖之水,东入滆湖,由滆湖入大吴渎、塘口渎、白鱼湾、高梅渎及白鹤溪而北,入常州运河。又由运河分流入一十四渎,注于大江。今

  • 古国名。又名萧同。春秋时为宋国附庸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十二年 (前682),宋万弑闵公,“群公子奔萧”。鲁宣公十二年 (前597)灭于楚。后迭为楚、宋之邑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楚之

  • 鱼耶镇

    即宋鱼蛇镇。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复兴乡(复兴场)。明置鱼耶镇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 眉州》: 鱼耶镇 “在州东南三十里两河口,即古鱼蛇镇。旧有巡司。久裁”。

  • 白杵营

   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龙里卫:白杵营“在卫东南。安邦彦犯会城,其党洪边土司宋万据龙里,官军不能进。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,死之”。

  • 崧厦镇

    即嵩城市。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。在浙江省上虞市北部。市北部经济重镇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崧厦,人口1.1万。东晋隆安四年(400年)袁崧筑城,后人称其嵩城,为避崧名讳用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