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观音阁镇

观音阁镇

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三十五里太乙镇。清光绪《射洪县志》卷2:观音阁场在“县(旧治在今金华镇)南七十五里”。1950年改置太乙乡。1984年改为太乙镇。


(1)在湖南省溆浦县中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观音阁,人口 1000。因昔有观音庵,故名。1956年设观音阁乡,1958年属观音阁公社,1985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柑橘、西瓜、棉花、茶叶、木材。有煤、硫铁等矿。有水电站、竹木加工厂、林场、茶场。设有圩场。湘黔铁路经此设站。怀桃公路经此。(2)在广东省博罗县东北部。面积14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观音阁圩,人口 3650。清乾隆年间,在东江边建埠鹅古寺,内供观音塑像,故名观音阁。镇以阁得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设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复建镇。地处东江中游北部,西南为丘陵,东南沿江为平原。主产稻、甘蔗,并产花生、甘薯、豆类等。有造船、榨糖、建材、爆竹、食品加工、竹器工艺品等厂。有公路西通杨村镇接205国道。东江通轮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勒姐岭

    一作勒且岭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。《晋书·沮渠蒙逊载记》: 东晋义熙十一年 (415),乞伏炽磐 “遣将王衡、折斐、麹景等率骑一万据勒姐岭,蒙逊且战且前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勒且岭。在今青海省乐都

  • 三仙洞

   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、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、恰马河右岸悬崖上。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。三洞均分前后二室,前室长宽各4米、高约2.5米,后室较小,约为前室之半。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

  • 铁裹门

    一作铁里 (裏) 门。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北镇门堡北。《明史·翁万达传》: “寇数万骑犯大同中路,入铁裹门,故总兵官张达力战却之。”

  • 普润县

    唐初改普闰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。至德中属凤翔府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以普润屯置,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,属扶风郡。十三年徙治麟游县西北万家城。元废。

  • 阿养城

    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参合县“西去沃阳县故城二十里,县北十里有都尉城。《地理志》曰:沃阳县,西部都尉治者也,北俗谓之阿养城”。

  • 安宁州

    ①蒙古至元三年(1266)置安宁千户,至元十二年(1275)改安宁州,属中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1913年废州改安宁县。②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广南西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富宁县

  • 安定土司

    明嘉靖七年(1528)置土巡检司,属思恩军民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。清属思恩府。1916年与都阳、兴隆土司合并置屏山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。后废。

  • 吐若奚泉

    在今内蒙古固阳县境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正光二年(521),阿那瓌、婆罗门相继内附,高阳王雍等奏曰:“今臣等参议以为怀朔镇北土名无结山吐若奚泉,敦煌北西海郡即汉晋旧障,二处宽平,原野弥沃。阿那瓌宜置西吐

  • 芦台镇

    即今天津市宁河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芦台镇“即芦台军。元至元十九年立芦台盐使司。明亦设芦台场,置巡司。本朝初裁巡司,后复设”。清又于此设总兵驻防。芦台镇为芦盐汇萃之地,商业发达,交通便利,民国

  • 夏错

    又作夏尔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十四里。藏语意为东边部落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