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汾州
①北齐天保三年(552)置,治所在昌化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为石州。
②隋开皇四年(584)置,治所在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次年改为隰州。
(1)北齐天保三年(552年)置,治昌化县(今山西吕梁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阳、方山、临县等市县地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年)改为石州。(2)隋开皇四年(584年)置,治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、交口、永和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等县地。五年改名隰州。
①北齐天保三年(552)置,治所在昌化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为石州。
②隋开皇四年(584)置,治所在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次年改为隰州。
(1)北齐天保三年(552年)置,治昌化县(今山西吕梁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阳、方山、临县等市县地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年)改为石州。(2)隋开皇四年(584年)置,治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、交口、永和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等县地。五年改名隰州。
即今山西乡宁县东鄂河。源于山西乡宁县东北,西流至乡宁与吉县交界处入黄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乡宁县: 鄂水 “出县东北五十里之宋家沟,引为四渠溉田,西流入于黄河”。
在今上海市北部,跨嘉定、宝山、闸北、虹口、杨浦等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走马塘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西通横沥,东南由江湾浦入吴淞江”。
唐置,在今山西大同县北牛皮岭下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云州东有牛皮关。唐置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牛皮岭下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云州,“城东有牛皮关”,即此。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洞霄宫“唐弘道初建天柱观,乾宁二年钱镠重建”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名洞霄宫。
在今江苏邳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:“余行镇在州(治今邳城镇)北七十里。《志》云,其地有余行省城。元末,沂州将王信所筑。”
一作水陆洲。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湘江中橘洲之尾。清咸丰二年(1852),太平军围长沙,大破清军于此,向荣仅以身免。在湖南省长沙市西湘江中橘洲之尾。清咸丰二年(1852年),太平军围长沙,大破清军,向荣仅以
为小潢河支流。在今河南新县、光山二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 “梅林河” 条下: “县南九十里有陡山河,……东北流入官渡河。”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益城。东汉为侯国,改属乐安国。后复为县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,属北海郡。东汉改置益侯国。后国除复旧。西晋省。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 乾元二年 (759) 一月,“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愁思冈,败之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愁思冈 “陈思王植不为魏文帝所容,于此悲吟,因名。契丹主执
西汉绥和二年 (前7) 封孔光为博山侯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、淅水会合口东南十里丹江水库内。东汉明帝时改为顺阳县。西汉哀帝改顺阳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绥和中,成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