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氏堡
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十二年 (356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永嘉之乱,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,后人因而置屯戍,故堡犹有裴氏之名,盖在河东界。”
确地待考,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或绛县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二年(356年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,即此。
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十二年 (356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永嘉之乱,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,后人因而置屯戍,故堡犹有裴氏之名,盖在河东界。”
确地待考,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或绛县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二年(356年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,即此。
宋大理国部落之一。居住于葛鲁城一带,属建昌府。在今四川德昌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昌州: “初,乌蛮阿曲之裔寖强,用祖名为屈部。其孙乌则,至元九年内附。十二年改本部为州,兼领普济、威龙,隶定昌路。”大
指秦筑之长城。《古今注·都邑》: “秦筑长城,土色皆紫,汉塞亦然,故称紫塞焉。”即长城。《古今注·都邑》:“秦筑长城,土色皆紫。汉塞亦然。故称紫塞焉。”
一名里云口镇。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南十八里新里仁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 《乡镇》:沔阳州 (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) 东乡有 “新里仁口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仙桃市中部。属张沟镇。人口7000。原新里
即今陕西神木县南万镇。《雍胜略》:“万户峪古为沃壤,有民万家。”宋咸平中,啜吪引赵保吉, 自此入寇麟州,至松花砦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祠堂街人民公园内(旧称少城公园)。1911年夏,川、鄂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川汉、粤汉铁路由民办筑路权出卖给美、英、法、德四国银行团抵押借款,组织了保路同志会进行斗争。9月,成都请愿群众遭
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南厄育勒驿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海里、捏来一百(里)阿余站。”明废。
在今浙江龙泉市北上东乡驻地东畲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东畲口“在县北七十五里。为松阳、遂昌两县之要口,行旅往来必取途于此”。
①三国吴筑,为沿江戍守要隘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;一说在今燕子矶附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0“白马城”条引《金陵故事》云:“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,一在石城左, 一在白马城。”②北魏置,即今山西临汾市。《
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北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纳溪县 “大江” 条下: “掇旗滩在县东二里江滨。相传亦以武侯名。”
①又名龙池河、五里河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蓟州。阳河在“州西五里。亦名五里河,以去城五里而名。源出城西鹅毛台,台亦名纸坊山,下流入于沽水。水性暖,遇寒不冰,故曰阳河”。②又名洋河、东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