蚡泉
一作濆泉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”。
又称泉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沂南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五年(前537年):“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。”即此。
一作濆泉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”。
又称泉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沂南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五年(前537年):“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。”即此。
在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镇,南临黄海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0)置石岛口巡司。
北宋置,属蕲县。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。(1)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。北宋属蕲县,南宋宝祐五年(1257年)升为县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。面积11.2平方千米。人口 9740。镇人民政府驻荆山,人口 8
1945年置,属山东省。即今山东威海市。1948年改为威海市。1950年改威海县。1951年复改威海市。旧市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置威海卫行政办事处(县级)。1945年改置威海卫市(专区级)
即今河南淅川县城关镇。清咸丰《淅川厅志》卷1:上集街“在板桥保。城北五十里,有小集”。1960年淅川县由老城迁治于此。
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分吴、丹阳二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乌程县(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北部苕溪流域全境及江苏宜兴市。东晋义熙元年(405)移治今湖州市城区。南朝梁末为震州治。旋罢震州,
北魏孝昌中置,为襄州治。治所在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为北南阳郡。北魏孝昌中置,治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名北南阳郡。西魏废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 开宝七年 (974) 十一月,“曹彬败江南军于新林砦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八十里悦城镇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于此置悦城乡巡司。即今广东省德庆县东悦城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,为湘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0全州: 宜湘水 “在清湘县北九十里,出歌山”。清雍正 《广西通志》 卷13: 宜湘水 “源出 (全) 州北九十里山,东流三十里入湘江”。
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高湖村。明属临海县,置巡司于此。清置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