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口镇
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“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,古为石砦,临河险峻。”
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。面积196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,人口5340。因濒临蓝溪水与东江汇合口处,故名。建国后属河源县第二区。1958年建蓝口公社,1983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属平原丘陵地区,东江及数条支流流经。主产稻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蔗等,盛产蔬菜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水电站。有农机修理、铸造、五金、家具、服装等厂。有公路接205国道。东江通航。
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“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,古为石砦,临河险峻。”
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。面积196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,人口5340。因濒临蓝溪水与东江汇合口处,故名。建国后属河源县第二区。1958年建蓝口公社,1983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属平原丘陵地区,东江及数条支流流经。主产稻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蔗等,盛产蔬菜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水电站。有农机修理、铸造、五金、家具、服装等厂。有公路接205国道。东江通航。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巴颜布喇“在敦煌县西南一百二十里,通伊逊察罕、齐老图及当色尔腾柴达木之要路”。
1928年析杞、睢二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李坝集(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八里老城)。1948年徙治田庄(即今民权县治)。在河南省东部,东北邻近山东省。属商丘市。面积 1221.7 平方千米。人口86.2万。
①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文侯二十四年(前422),“秦伐我,至阳狐”, 即此。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齐宣公四十三年(前413),“伐晋,毁黄城,围
①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西善桥镇。滨临长江。南朝时为军事交通要地。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:元嘉三年 (426),“羡之回还西州,乘内人问讯车出郭,步走至新林,入陶灶中自刭死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县 “新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南台西北岭畔,东北距台怀镇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 金阁寺 “在五台县东北南台西北。唐大历二年有见金阁浮空,因建寺。铸铜为瓦,涂金其上”。阁为二层,内有高达17米的观音铜像,挺身
一名黄酉河。又名练家河。在今河南汝南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》: 练水 “源出确山县之乐山。径县北三十里。俗称黄酉河,东流至汝阳县西,有断济河、寨河、冷水诸小川汇入焉,至县东南入于汝。宋端平初,孟珙与
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:“永通河,在旧府城西南。亦曰永济河。即宋嘉祐中自葛家冈穿河引溢水入惠民等河处也。今亦废。”
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长广县有金泉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20胶水县:金泉山 “其山出桔梗及防风”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当雄县当曲卡。唐时吐蕃赞普 (王)于此致祭念青唐拉山及纳木错湖,设赞普祭神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突录济驿,唐使至,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,又经柳谷、莽布支庄。”
南朝梁置,为梁德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属泷州,十八年(598) 改为怀德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信宜市东北,为梁德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怀德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