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陵州
元至元十九年 (1282) 升茶陵县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。明初降为县。成化十八年 (1482) 复升州,属长沙府。1913年改为茶陵县。
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茶陵县置,治今湖南省茶陵县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又降为县。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复升为州,属长沙府。1913年废州改为茶陵县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州右翼庐陵,左蔽衡岳,山川绵亘,民物阜繁,于衡、湘之间,称为奥区。”
元至元十九年 (1282) 升茶陵县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。明初降为县。成化十八年 (1482) 复升州,属长沙府。1913年改为茶陵县。
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茶陵县置,治今湖南省茶陵县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又降为县。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复升为州,属长沙府。1913年废州改为茶陵县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州右翼庐陵,左蔽衡岳,山川绵亘,民物阜繁,于衡、湘之间,称为奥区。”
①北魏正光、孝昌间置,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归州。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光城郡 (治今河南潢川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县东部、南部及光山县南部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置,治赤石
在今陕西柞水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甲水 “出秦岭山,东南流径金井城南”。即此。
故地当在今斯里兰卡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竺芝《扶南记》曰:安息国去私诃条国二万里。”
在今江苏苏州城西南横塘镇东北一里王家村边。唐寅 (1470— 1523) 字伯虎,吴县人。明代著名画家。初葬城北桃花坞,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 迁葬于此。墓前原有石坊、石碑亭各一座,石坊正面刻 “
即今陕西宁陕县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)设五郎坝巡司。清顺治年间裁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于此置五郎厅,后废。1936年宁陕县迁治于此。
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
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南,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。为唐、蕃交通必经之地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鄯城县:“大速水桥,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又经鹘莽峡十余
即今河南安阳县东二十六里白壁镇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东乡图:有“白壁集”。
在今四川红原县境。清雍正元年 (1723)置鹊个寨土百户。
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宁县置,属舒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。大业初改为新蔡县。旧县名。豫皖苏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河南省汝南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1948年撤销,仍并入汝南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