茱萸滩
亦名铜柱滩。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二十里资水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茱萸滩在“府北四十里。澬江水势险恶,昔人置铜柱于岸侧,以固牵挽,俗谓五十三滩、四十八滩,此其首也。亦名三百里滩。……明初杨璟遣将取宝庆,败 ‘贼’ 于茱萸滩,遂克其城”。
亦名铜柱滩。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二十里资水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茱萸滩在“府北四十里。澬江水势险恶,昔人置铜柱于岸侧,以固牵挽,俗谓五十三滩、四十八滩,此其首也。亦名三百里滩。……明初杨璟遣将取宝庆,败 ‘贼’ 于茱萸滩,遂克其城”。
一名阳岵山、睡心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阳岵山“在汉阳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张母桥镇。清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7:张母桥镇在“县西北五十里”。
①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玉山“山多白石如玉,所谓燕石次玉者也。下有玉山店”。②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山阴县:玉山“在县北三十三里。《旧经》云:唐贞元元年
1923年析拜泉、青冈二县地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。1929年改为明水县。1923年由青冈、拜泉二县析置,治三里三镇(今黑龙江明水县明水镇)。1929年升县。
在今福建武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武平县: “南安岩在县南八十里。形如狮子。中有二岩,南岩窈窕虚明,石室天成; 东岩差隘,而石龛尤缜密,其中泉石种种奇胜,俗呼龙穿洞。”
亦作军脑儿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 七年 (1257),“秋驻跸于军脑儿,酾马乳祭天。 九月, 出师南征。 以驸马剌真之子乞䚟为达鲁花赤,镇守斡罗思”。
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置,属沭阳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沭阳县地。南朝陈太建五年 (573) 省入怀文县。
又作䍧柯或牂牁。 隋开皇初置, 为牂柯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。唐武德二年 (619)改为建安县。古县名。牂,又作䍧。隋置,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境。唐永徽后废。隋、唐时曾先
即龙牙菩提。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海上之凌加卫岛。明费信《星槎胜览》作“龙牙善提”,善应为菩之讹。
即今湖北鄂州市南洋澜湖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武昌县:五丈湖“在县东,有长湖通江南。冬则干涸。陶侃作塘以遏水,于是水不竭。因取琅玡摄湖鱼菱置湖内,其菱异于他处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五丈湖“在武昌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