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茂县

茂县

1913年改茂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茂县。以茂州为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,治威州镇 (今汶川县)。1963年迁驻凤仪镇 (今茂县)。1987年复改茂县。


在四川省中部偏北。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面积 3854.6 平方千米。人口10.4万,羌族占77%以上。辖2镇、2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置汶江道,治今县北,为汶山郡治。地节三年(前67年)废郡,为蜀郡北部都尉。东汉属蜀郡,建安末改为县,属汶山郡。西晋改广阳县,属郡。晋末废广阳县。南朝梁普通三年(522年)复置广阳县,移今茂县凤仪镇,为绳州治。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改绳州为汶州。隋开皇初废北部郡,开皇五年(585年)改汶州为蜀州,次年又改为会州。仁寿元年(601年)改广阳县名汶山县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州置汶山郡,汶山县为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汶山郡为会州,四年改为南会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茂州,以茂湿山为名,仍治汶山县。明洪武中省汶山县入茂州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废州留县改置茂县,属川西道。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5年红军置茂县苏维埃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茂县专区,1953年改属藏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属阿坝藏族自治州。1958年与理县、汶川县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县,治威州镇(原汶川县治)。1963年县治迁凤仪镇。1987年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,改置茂县。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,北接岷山,东南有龙门山,西依邛崃山。岷江自北入,经1933年因地震山崩堵塞河道形成之叠溪海子,于县境中部右纳黑水河南流出境。东部有土门河东流出境。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小麦、马铃薯及豆类为主,花椒、核桃著名。苹果、芸豆为出口商品。有磷、铝土、硫铁矿、沙金及石灰石等矿。有皮革、农机、地毯、印刷、食品、木材加工等工业。北茂、南汶、茂黑公路纵横境内。有烈士陵园。名胜古迹有叠溪古城遗址、较场点将台、唐摩崖造像、元代题刻、玉垒古洞、九顶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湾甸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元年 (1403) 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。傣语“湾” 为山包,“甸” 为平坝,意即山包上方的平坝。三年 (1405) 升湾甸御夷州。

  • 滶川郡

    北周置, 治所在��川县 (今湖北钟祥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云山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奉州置,治所在定廉县(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一十里上孟乡)。八年(749)移治天保军(今理县西北米亚罗镇),改为天保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奉州置,治定廉县(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沟)

  • 瓦子湖

   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北长湖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“王湖”条下:瓦子湖“一名长湖。上通大漕河,水面空阔,无风亦澜。会三湖之水以达沔。相近有象湖、豉湖”。

  • 华谷

    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二十里陈村峪附近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“涑水所出,俗谓之华谷。”《周书·韦孝宽传》:北周建德五年(576),“孝宽为行军总管,围守华谷以应接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高迁亭

    在今江苏邳州市境。《后汉书·尹勋传》:延熹中,诛大将军梁冀,周永等 “并封亭侯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卷54汉桓帝延熹二年 (159),胡注: 周永封地在 “下邳高迁乡”。

  • 娄子镇

    即今河北枣强县西南娄子乡。明嘉靖 《冀州志》 卷1: 枣强县有娄子社。民国 《枣强县志》卷1: 娄子镇在 “城南三十五里。区公所分驻所在焉”。

  • 清化府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古藤县 (今越南清化省弘化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省地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青阳城

    即今安徽南陵县治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南陵县: “旧治赭圻城,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。” 即此。(1)在今河北省馆陶县西马头渡。相传汉冯异追铜马贼于此。(2)即今安徽省南陵县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移南陵

  • 官河集

    即今江苏邳州市东北二十七里官湖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邳州: “官河集在城 (今邳城镇) 东南八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