臧南山
亦作姑臧南山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之祁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: 臧南山 “在卫西南百二十里。上多积雪,亦名雪山”。
亦作姑臧南山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之祁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: 臧南山 “在卫西南百二十里。上多积雪,亦名雪山”。
一名影珠山。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》: 影珠山 “在长沙县东北七十五里。……亦名易公山。为元易公得道处”。即“影珠山”。
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。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,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。”因名。实是其地为打,折二水汇流之处,藏语称打折多,音讹为打箭炉。简称为炉城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松滋河北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东北。明改置驿。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置,治所在宁化县(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八十八里宁化乡)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)升为宁化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置,治宁化县(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宁化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宁
传说中的三神山。秦王嘉《拾遗记》卷1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二曰蓬壶,三曰瀛壶。山形似壶,故曰壶也。”
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平县:花桥河“源出博南山,下流入于银龙江”。
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,店埠河入南肥河口处。《梁书·韦叡传》:“魏人乘胜至叡堤下,其势甚盛,军监潘灵祐劝叡退还巢湖,诸将又请走保三叉。”即此。古水名。又称三汊、三汊河。在今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北。南朝
古为肃慎。北魏为勿吉。隋唐称为靺鞨。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,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海。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: 凡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、白山七部,“而黑水部尤为劲健”。
即今安徽萧县西北六十里黄口镇。清咸丰 (1851—1861) 时筑寨。驻额外外委一员。
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萨特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沙图“在塔拉锡克南六十里,逾河至其地”。